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冀豫浙中小企业集群中的创业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集群中存在比较完善的创业机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创业机制的存在,企业集群才能够得以发育成长。文章通过对冀豫浙3个中小企业集群实地调研分析,证实了企业集群发育过程中创业机制的存在以及创业机制对企业集群发育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建立健全创业机制是促进企业集群发育、成长和升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克隆了刺参GPR54-like(Apostichopus japonicus,Aj GPR54-like,简称Aj GPR54L)基因c DNA全长,对Aj GPR54L全长c DNA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对其在HEK293细胞中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RT-PCR)检测Aj GPR54L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454 bp,包含99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30个氨基酸,191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270 bp的3′-UTR.预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83 ku、等电点(p I)为9.81;预测蛋白序列分析显示Aj GPR54L具有GPCR家族蛋白典型的七次跨膜结构,包含1个预测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5个Asn-Xaa-Ser/Thr序列子和34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酶切位点;与已鉴定的GPR54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Aj GPR54L与斑马鱼GPR54序列相似性最高,为30.0%;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Aj GPR54L-EGFP可定位于细胞膜表面;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j GPR54L在刺参呼吸树、消化道、体壁、肌肉、神经环中均有表达分布,且神经环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3.
养殖条件下的性早熟、个体小型化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养殖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的可能因素,本文探讨了3种不同光照周期(23D:1L;12D:12L;1D:23L)对其繁殖性能及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长光照周期(1D:23L)下,睾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有较显著的降低外(P0.05),光照对乌贼繁殖时间、性腺重及性腺发育指数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却有明显影响,在胴长、体重、瞬时生长率(IGR)及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上均呈现出短光照组中光照组长光照的趋势。短光照组雌乌贼在体重、瞬时生长率和肥满度,雄乌贼在胴长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长光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可作为影响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养殖条件优化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本文克隆了两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摄食调控因子胆囊收缩素(CCK)、瘦素(LE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CCK基因属硬骨鱼类的CCK1亚家族,全长900nt,编码137个氨基酸,与其他鱼类的CCK1相比序列组成非常保守,特别是在20氨基酸的信号肽和8个氨基酸的CCK-8活性结构区域;而克隆得到LEP基因属硬骨鱼类的LEPA亚家族,全长1290nt,编码161个氨基酸,与其他鱼类LEP相比基因同源性较差,但在3D结构上却保留了LEP经典的4个α螺旋特征。两种因子在所检测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尤以脑、胃、肠消化道、肝脏等摄食及能量平衡相关组织中表达活性最高。8天的饥饿能使大黄鱼脑、消化道组织的CCK和肝脏、脂肪组织中的LEP表达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说明CCK和LEP可能在大黄鱼的摄食生理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鱼类食欲调控的神经内分泌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冯佳倩  王天明  杨静文 《海洋科学》2021,45(11):144-155
褪黑素是神经内分泌调控的关键激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改善睡眠、调节生殖、延缓衰老等生理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功能机制研究亦较为成熟。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的基本特征,特别关注褪黑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征;总结了其海洋生物中的褪黑素信号系统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海洋生物开展该信号系统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明海洋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中褪黑素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特征和生理功能提供一定的线索,为褪黑素信号系统进化演变的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静文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09,33(10):124-126
1织纹螺科的简介 织纹螺科(Nassari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进腹足目、蛾螺总科.其个体较小,成体贝壳高度通常在8~35mm之间.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euxis)semiplicatus(A.Adams,1852)是Nassarius(Z.)sinarus(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oveolatus(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dorsatus(R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hepaticus(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Zeuxis)thachi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Niotha)nodiferus(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