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海洋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实现远岸潮汐精确监测,基于GPS PPK技术开展了远距离高精度GPS验潮方法研究。研究给出了GPS潮位测量方法,其次联合GPS定位信息和IMU姿态信息,通过坐标转换原理得到瞬时水面的精确高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基于FFT的低通滤波技术提取潮位信息。最后在烟台港进行了实际工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GPS PPK验潮距离达98km时,潮位误差可控在!15cm以内,验潮精度仍可优于10cm。  相似文献   
2.
S-100的体系结构和若干重要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100海道测量数据空间标准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适应海道测量信息标准化新要求而开发的海道测量空间数据标准。着重介绍了S-100作为S-57替代标准的新特质,对其具体内容与ISO 19100系列标准做了对照,介绍了两者的关系。S-100通过采用崭新的标准化理念,实现完全与国际主流地理空间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3.
Delaunay三角剖分的快速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连贺  董江 《海洋测绘》2005,25(3):51-53
主要探讨了以Delaunay三角剖分的逐点插入法为基础构建不规则三角网的方法,并在程序设计中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极大地提高了Delaunay三角网的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遥感的影像图和DEM影像图,进行海图地形和DEM等高线数据数字化提取并将提取结果导出到其他GIS系统中的新技术方法。该技术处理速度快,生成的影像图和提取地形数据具有精度高(可达到1 m)的特点。这项新的处理技术可达到提高实际测绘中的劳动效率,降低外业测量人员的野外工作强度,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简便地校验测量的质量精度和节省作业经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国际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的翻译,阐明翻译S—100的意义以及翻译前应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举例说明在进行S-100的翻译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方向,初步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把该技术成功应用到长山水道海岛礁岸线地形测量,将测量系统设备安装在船上,在快速移动航行过程中采集岸边激光点云和全景影像,内业通过数字化测图提取海岛礁地形数据,并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该技术在岸线地形以及实景采集等测量工作中的可行性。在100米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10cm,测量精度验证结果是:东方向均方差为0.11m,北方向均方差为0.122m,高程方向均方差为0.138m,全景影像分辨率8 192×4 096。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两个潮汐性质相似验潮站的水位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了两个验潮站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实时水位从长期验潮站向临时站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介绍通过同步验潮利用已知站的数据和相应的算法计算未知站基准面的方法。解释几种算法的使用条件和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和比较几种基准面传递算法精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具有典型的大陆架结构,潮汐性质复杂。本研究根据莱州湾沿岸4处典型验潮站的多年数据计算了各站深度基准面值及保证率,并与相关涉海部门现采用值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个别验潮站计算值与相关涉海单位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值有明显差异。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4处验潮站周边均埋设了高等级水准点,通过历年实施的高等级水准联测来监测各站高程基准点变化量,计算结果可用以维持区域垂直基准,为今后莱州湾港口建设、航道施工、水深测量、船舶通航及信息发布等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汪连贺 《测绘通报》2022,(5):145-149
为了解决无人艇集群在海道测量航行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一致性理论协同和控制的方法,针对无人艇集群作业开展协同控制研究,在多无人艇协同自组网测量作业中得到了应用。根据不同测量任务,设计满足条件的分布式一致性控制器。将自组网测量系统模型化,对整个编队网络构建模型矩阵及特征方程。通过分析模型矩阵的特征根,得到整个编队网络的关键信息,并加入时间约束,通过求解相应可行解,运用一致性编队控制算法,结合所得编队网络关键信息,最终使自组网编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达到目标状态一致。同时加入避碰机制,使多无人艇相互之间处于安全距离外不碰撞。在无人平台协同作业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