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山东省刺参增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价格高、市场容量大.为开发近海这一资源,原农牧渔业部曾于80年代初组织全国刺参增养殖技术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大水体刺参人工育苗(0.5cm)技术突破3000头/M2以上,地播增殖也有创新技术,为刺参增养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近20年来,广大渔民和科技工作者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使这项技术不断丰富与完善.参苗育成量逐年增多,仅长岛县年培育量就达6000-8000万头,育苗水平也大有提高,不少场家已达4000-5000头/M2,而且苗种的规格质量也更高(体长1cm以上).增养殖方式也从单一的潮下带地播增殖发展为多种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对维生素C,E的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公认最有养殖前途的三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白对虾)之一。其生长快、出肉率高、可全年育苗生产、对水环境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离水存活时间长便于活虾出售,而且是广盐性对虾、食性杂、饵料要求不严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饵料中维生素C和E的含量对养殖好白对虾却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有过维生素C和E对日本对虾和鱼所需要的研究(1,2,3)。今  相似文献   
3.
青岛及其附近地区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尚未有人作过调查研究。作者为了配合全国鱼病和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为鱼病防治提供资料,自1959至1962年曾在该地区作过三次此较普遍的鱼类寄生虫和鱼病调进查,自1963年11月至1964年5月又在沽河内作过五次调查。此外,自1956年以来在青岛地区也陆续收集了许多鱼类寄生虫标本。本文仅报告其中的寄生甲壳类。  相似文献   
4.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5.
6.
刺参人工苗种的放流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刺参增殖的途径与方法,早在1974年,我所曾在青岛栈桥以西建立人工投石区。1975年秋,放流体长0.5厘米的人工参苗,经过2—3年养成达到商品规格。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增加刺参资源的积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我省自然条件来看,适于刺参栖息的岩礁浅海达10万亩以上,除大量投石放流苗种增殖外,能否直接利用自然岩礁、石块或大叶藻、马尾藻区进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1981—1983年我们在乳山县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试验区设在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