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运用铀系定年法首次对南水1井珊瑚礁岩心中的两个层位进行测年,结果与~(14)C测年一致,证实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间存在沉积间断面。  相似文献   
3.
1986年4—5月间,我们在长江的安庆和武汉段分别取了水样,现场进行pH值的测定,水经过酸化后带回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表1)它们与海水及珠江水都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海洋沉积物中微量铀、钍分离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海沉积物为对象、进行若干条件实验、拟出适合海洋沉积物中微量铀、钍分离的化学流程。用加入铀、钍同位素示踪剂~(282)U-~(228)Th的方法,测定了南海陆坡水深1,600米的沉积岩芯的铀、钍含量及其同位素的比值。  相似文献   
5.
南海沉积物中U,Th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南海深海中的两个柱样进行了分析。沉积速率分别为6.2cm·ka-1(317-82-25柱)和4.2cm·ka-1(90-37柱),均明显大于其他深海沉积速率,说明了南海这个边缘海的“放大效应”。此外,还分析了采自珠江口至外陆架的表层样,总结出从几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从河口一陆架边缘~半深海,U,几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多~少一多,Th/U比为小→大→小;而碳酸盐含量则显示出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即U,Th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成反比,这可能是碳酸盐的所谓“稀释效应”所致。铀含量随柱样深度的变化曲线基本上与氧同位素曲线相吻合,其相关系数达0.67,证明U含量变化可能具有气候意义。Th的高含量点亦落在冷期之内。文中还探讨了水中铀的来源去向,说明了它能反映气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230)Th_(ex)和~(230)Th_(ex)/~(232)Th方法测定柱状样NS87—11样品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51cm/10~3年,1.06cm/10~3年,结合N元素的含量以及Th/U比值,氧同位素资料等讨论本沉积区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特征,认为本柱样中更新世以来经历海平面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格局,古气候反映暖→冷→暖→冷→暖。  相似文献   
7.
运用铀系方法测年及确定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对于更新世以来的现代海洋沉积物年代学、海洋沉积作用、地史演变、古气候、古环境、沉积矿床学等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所“实验号”轮于1980年8月用重力采样器在115°E,18°N采集到全长1300毫米柱状样品,于室内进行间隔取样分析,(分8段)。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