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太平洋——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优先战略选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太平洋是我国实施由浅海向深海发展战略的必经之地.从国家需求的角度来看,西太平洋海底资源丰富、海洋环境复杂,是维护国家权益的焦点、保障国防安全的屏障;从科学前沿的角度来看,西太平洋发育有独特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和弧后盆地热液系统,存有海底板块运动的遗迹和众多海山生态系统,更是"大洋传送带"冷暖水系的转换区.科学有序地进入西...  相似文献   
2.
秦蕴珊 《海洋科学》1979,3(3):60-62
1978年五、六月份,我国海洋科学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受到了美国海洋学界热情友好的接待。在访问过程中,两国海洋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和联系。同时,也使我们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 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就总体来说,在当代海洋地质科学领域中居领先地位。其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美国的某种政策以及对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秦蕴珊  李凡 《海洋学报》1982,4(2):191-200
陆源悬浮体是边缘海海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所以,悬浮体(suspended matter)的调查研究是解决边缘海海底沉积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我们研究河口附近海域以及海底沉积物的通量平衡过程时,也必须对悬浮体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等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5.
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70m,是一个较浅的海湾。黄海平均水深38m,其中部为水深大于50m的盆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陆地环绕。沿岸河流输沙特征对沉积作用过程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于黄河人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前人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讨论。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性河流。由于黄河尾闾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变迁,纵横摆动于华北平原之上,交替注入渤海和黄海,因此,在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在中国近海沉积中的作用时,必须把渤海和黄海作为一个整体,甚至南涉东海。本文试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概括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海底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粉红色红拟抱球虫在冲绳海槽区的发现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冲绳海槽区进行大量工作.本文就Z14-6孔(27°07′N127°27′E)首次发现粉红色红拟抱球虫,及稳定同位素测定,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Thompson等1979年所提出的粉红色拟抱球虫在印度-太平洋海域灭绝时代在距今120000年左右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黄东海浅水区海底钙质结核及其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图上早就以“砾石”符号表示了南黄海一带钙质结核(下文简称结核)的存在。但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它们的分布范围才初步被确定下来,并以明确的符号标於底质图上。不过始终没有人去探索这些结核的特征和成因。近年来,由於海洋调查的广泛展开,它的存在引起了不少海洋地质工作者的兴趣,相继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它的成因方面,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海底自生的,至今仍在不断地生长;有的则认为,除了自生之外,还有一种结核是属于被海水淹没的黄泛区物质,  相似文献   
8.
轴地壳岩浆房是活动扩张中心海洋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轴地壳岩浆房通过深部岩浆源的补充,内部岩浆的同化熔融、结晶分异等岩浆房过程,其中的岩浆会破裂上覆的岩石层形成岩浆破裂,并沿岩浆破裂继续向上迁移。本文建立了岩浆迁移的层流模型,从理论上对岩浆迁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遗传算法引入到该问题中来,用遗传算法求解了描述岩浆驱动破裂传播的积分方程。如果假设岩浆破裂在远离破裂末梢处的权限宽度为1M,则靠近末梢,破裂的宽度逐渐加大,在末梢处宽度为2m左右。并根据文献对岩浆流体的一些观测参数计算得出,岩浆破裂权限宽度不会很大,一般在1m左右的量级。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的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最近几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中央地堑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本文给出的成果大大加深了关于冲绳海槽中央地堑各种变化的认识。指出,按照形态,中央地堑分为U型、V型和半地堑三种。其中大部分中央地堑为U型地堑。地堑的深度40~250m,宽度6~14km,长度17~33km。冲绳海槽宫古段的最大水深为2244.4m,位于中央地堑城阳段北端底部靠东的一侧(125°19.3′E,25°49.8′N)。本研究区的中央地堑可分为断续的9段,从东北向西南大致呈右旋雁行排列。但黄岛段相对于崂山段,城阳段相对于莱西段,李仓段相对于城阳段又稍微向西偏出,呈现为左旋雁行排列。地堑的走向一般为N60°E左右,相对于冲绳海槽的走向更偏向于东西方向,偏角在15°左右。各段中央地堑是被NW向断裂错开的。这些断裂在海底表现为明显的海底断崖地貌和陡沟地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地层错位,其错位的幅度往往老地层比新地层要大。根据地震剖面分析,这些NW向的断裂应该是走滑性质的。本文展示的中央地堑在形态上和空间展布形式上都和扩张洋脊类似。莱西段和城阳段中央地堑之间重叠地堑,在形式上也类似于扩张洋脊的重叠扩张中心。从地堑深度较浅并发育重叠地堑来分析,冲绳海槽的扩张速率应当介于慢速扩张和中速扩张之间。本研究区莱西段、即墨段和平度段海底地形相对较高,中央地堑深度变浅,并发育重叠中央地堑,应该相当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的轴高,可能是正在孕育岩浆活动的位置。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中央地堑的错断和有规律的排列说明海槽的主体演化过程已经在拉张盆地和断陷盆地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本文根据中央地堑的展布形式、重叠中央地堑,及其两侧中央地堑中的海底山推测此区域海底扩张可能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测行Jade热液活动区中5件块状硫化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小的变化范围,表现出较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在Pb-Pb图解上,块状硫化物的铅同位素数据构成线形排列,与该区沉积物和蚀变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而与该区新鲜火山岩相比具较高的放射成因铅,证实了该区海底块状硫化物中的铅是由沉积物长英质火山岩来源铅共同构成的混合铅。不同热液活动区铅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表明,地质-构造环境的不同是导致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