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探讨了海洋综合调查数据集成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海洋综合调查数据集成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统一的数据技术标准、规定统一的标准数据集制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和采取恰当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核心元数据方式描述数据,最终形成元数据导航下的具有统一技术标准与格式,并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数据集。采用这种思路与方法,笔者对广东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获取的全部原始数据进行了数据集成,并通过制作光盘数据产品,可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浏览与使用集成成果。研究成果已被广东省908专项办公室采用,为广东省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本底数据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海水动力要素对入侵台风响应的FVCOM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区域海洋模式,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三维典型风暴潮研究模型.首先对研究海域模拟的潮汐潮流要素进行验证和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好的再现长江口杭州湾的水动力状况;其次统计并分析近年来影响长江口杭州湾海域的22个台风个例,归纳出两类直接入侵长江口、杭州湾并造成显著增减水的台风:正面...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海洋数据快速累积增长.海洋数据来源范围广泛、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体量巨大、数据链条复杂,涉及的单位和机构众多,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数据管理体系,对有效推进海洋数据资源整合、集中管理和高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海洋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实践,构建起包括海洋环境数据、海洋信息产品和海洋综合管理成果在内的海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并在海洋观测、海洋专项、大洋科考、国际交换与合作、海洋信息系统建设等业务工作中持续应用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给寒区海域的波浪能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一种合理推算冰水共存海域波浪条件及波能流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将海冰模型与水动力学模型耦合模拟得到的冰浓度以线性修正函数的方式纳入波浪模型的海面摩阻风速方程中,并基于MCT (model coupling toolkit)耦合器将海冰模型、水动力学模型与波浪模型进行实时耦合。基于该方法模拟了渤海冬季寒潮大风期间的海冰以及波能流密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在2012年2月5~8日寒潮大风期间,结冰区域占到渤海总面积的1/3,约有76%的渤海海域的平均波能流密度受海冰影响减小,其中辽东湾近岸的波能流密度平均受冰影响最多减小了100%,而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受冰影响最多分别减小了60%和50%。即使是无冰覆盖的老铁山水道,其波能流密度的最大值也受冰影响减少了14%。耦合模拟可以更为准确地对渤海冬季的波能流密度分布进行评估,为波浪能发电厂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便捷高效的Python语言,基于ArcPY软件编程,在对数万幅高精度海岸带遥感产品的质量控制实践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遥感影像信息产品的坐标系统、元数据信息质量控制的流程,实现了海量遥感信息产品的自动、批量质控技术,避免了人工交互方式带来的随机漏检错检、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效率并降低了人工工作强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浅剖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不一、定量化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德尔菲法及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浅剖质量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技术流程,构建了多层次的浅剖质量评价模型,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给出了各指标在质量评价中的定量权重,定出了4个质量评价等级。文章应用评价模型对深海及浅海两套浅剖数据集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深海浅剖数据总体质量为中等,浅海浅剖数据总体质量为良好。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将专家主观经验以知识驱动的形式转成定量化评价指标,给出的评价结果客观、可量化,减少了数据质量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片面性,可为数据进一步应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应用等级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目前我国海洋资料整合处理技术与资料共享服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基于数字海洋的资料整合与共享应用服务新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海洋资料整合处理技术,开发海洋资料整合,并制作满足不同用户的海洋环境信息产品。在此基础上,利用并行、虚拟技术,建立基于数字海洋的共享应用服务系统,有效实现海量数据管理与共享。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洋综合管理业务需求,开展海洋环境与基础地理信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印-太海洋环境变异与海气相互作用”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从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出发,阐述了项目中在台风组网观测、台风与海洋中尺度涡相互作用机制、海洋对台风的低频响应与调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基于多元海洋数据同化技术与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我国在台风预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降低了台风强度的预报偏差。依托本项目增进了对印-太海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科学认识,提升了我国海洋国际合作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渤海和北黄海9个站位浮标的海面10 m气压和风速观测资料对ERA5再分析资料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海面气压和风速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不同时间尺度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差异,累年逐月的相关性优于日均和日极值,极端天气下的相关系数最低。不同时间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气压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值的偏差总体为负值,即高压再分析资料较观测值偏弱、低压再分析资料较观测值偏强,二者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风速统计结果显示,偏差与风力级别有关,大风速时,风速再分析资料普遍小于观测值。累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反映了研究区气压和风速的季节变化特征,偏差也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且冬季的适用性优于夏季;极端天气情况下,气压和风速再分析资料的适用性较差,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订正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围填海对连云港海区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连云港海洋站的实测数据,给出了连云港近海的水动力特征;基于ADCIRC建立了渤黄海的潮汐和风暴潮模型,利用海洋站的潮位资料和增减水资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模拟了填海前和填海后的潮位,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潮汐的变化;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围填海对可能最大风暴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引起了分潮振幅的变大,尤其是M2分潮,最大增幅能达到5.5 cm;围填海对风暴潮增减水有一定影响,距离填海区越近影响越大,徐圩港区周边可能最大增水极值变化范围为-27~18 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