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志勇  汤熙翔  肖湘 《台湾海峡》2007,26(4):555-561
通过自行改进的高压培养罐及高压设备,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筛选,获得6株具有较强耐受压力的细菌.16SrDNA的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菌属.压力生长试验的结果表明这6株细菌在40MPa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属于兼性嗜压菌.对不同压力下生长的细菌做显微镜检,结果显示,除了一株芽孢杆菌在40MPa下的菌体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其它5株细菌在压力条件下的菌体的分裂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牡蛎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长牡蛎为酶源提取材料,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一定纯度的碱性磷酸酶,提纯倍数为61.96,比活力达1.326U/mg.该酶的最适pH值9.6,最适温度38℃,初速度6.8μmol/(dm~3·min),米氏常数Km值为1.30mmol/dm~3.实验结果表明,Mg~(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Cu~(2+)、Hg~(2+)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冰冻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纳尔逊冰川四周环海,临近海洋的物质输送和其他因素扰动改变了近岸土壤中部分理化因子,从而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南极纳尔逊冰川不同近海距离处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菌和古菌V4区扩增子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探讨了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潜能。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位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所差异,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在冰川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分布不同,且能量代谢和跨膜运输等代谢途径的基因的丰度随着采样位点远离海洋而降低。冰川土壤中碳、氮、硫代谢分别以还原性柠檬酸循环、反硝化、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为主,其中反硝化途径基因在所有样品中丰度较高。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含有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基因组bin_71,并重构了其核心的代谢通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纳尔逊冰川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代谢潜能,为后续南极冰川土壤新物种的发现、功能基因的挖掘、以及探究全球气候变暖下海洋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肖湘  周秀芬 《台湾海峡》1998,17(4):445-447
采用菌丝 原位包埋脉冲电泳的方法从链霉菌FR-008中分离出三条DNA带,双向电泳及脉冲条件变换实验证明,这些DNA带都是一分子外切核酶酶酶解发现,它们的5‘末端封闭。这三条DNA带分别代表了链霉菌FR-008中线性染色体和两条线性质粒。  相似文献   
5.
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肖湘  俞丽君  郑扬明  张尔贤 《台湾海峡》1999,18(2):177-180,T001
采用热变性-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和DE52柱层析的方法从贻贝中分离纯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酶的比活力为9453.3U/mg(protein),提纯倍数为609.9,对KCN和H2O敏感,T氏液和SDS对酶活性没影响,对热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叶光斌  王风平  肖湘 《台湾海峡》2010,29(2):218-227
通过非培养手段研究了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ES0303站点锰结核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内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各种群丰度不一(61个OTUs),其中变形杆菌类群为优势种群,占所有细菌克隆子比例的64%,且主要分布于β/γ-、α-和δ-等3类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亚群之中,占比分别为34%、18%和12%.此外还存在包括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在内的细菌类群的分布,克隆子比例依次为9%、7%、8%、2%和5%.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古菌的群落结构单一(仅12个OTUs),全部是由泉古菌海洋类群I(crenarchaeote marine group I,MGI)组成;其中MGI-η类群最为丰富,达到44%,而MGI-α、MGI-ζ和MGI-ε类群的克隆子比例分别为25%、18%和9%,另外还发现2个新的MGI分类类群.相关克隆子的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并未发现已报道的直接参与铁锰氧化还原相关类群的存在,但它们大多数与来自多金属结核来源或深海来源的不可培养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锰结核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酸杆菌等能够改变pH值的细菌和古菌类群的存在,意味着它们可能在锰结核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肖湘  周秀芬 《台湾海峡》1998,17(4):448-450
采用中性溶菌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从链霉菌FR-008中直接提取了完整的130kb的大一质粒PHZ227,经蛋白酶K和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进行强迫克隆,生内切酶酶解和杂交实验证实已克隆到大线性质粒PHZ227的末端。  相似文献   
8.
近江牡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软体部分提纯得到纯度均一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基础上,对该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水溶液在65℃时活力稳定,而该酶的干品在1℃/min程序升温时在58.4摄氏度有一尖锐的吸热峰,在pH为5.2-10.0的范围内该酶的活力不受影响。该酶对H2O2和KCN均敏感,且能耐受Tsuchihashi氏试剂的作用。一些氧化剂,还原剂,变性剂可改变酶的活力,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发现,该酶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以及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对酶的稳定性的影响与猪血,牛血SOD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肖湘  周樱  王风平 《海洋学报》2003,25(1):138-142
几丁质是海洋中居首位的多糖物质,它是虾、蟹壳的主要成分,同时广泛存在于昆虫外骨骼及真菌的细胞壁中.许多生物包括植物、细菌、真菌和一些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都能够产生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其中细菌利用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作为生活所需碳源和氮源.从生态角度来看,几丁质酶在自然界几丁质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对环境的适应,多种微生物都带有完整的几丁质酶系.  相似文献   
10.
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香  赵泉鸿  肖湘 《台湾海峡》2004,23(3):354-359
本文以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样品的总DNA片段,利用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有孔虫的SSUrDNA扩增,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证实确为潜在的有孔虫DNA.进化树分析揭示了研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孔虫种类,该方法的建立为有孔虫壳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