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峤娜  胡博  谭丽菊  王江涛 《海洋学报》2018,40(10):190-199
本文对采自渤海、黄海和东海3个典型海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尿素吸附/解吸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用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分析了不同沉积物对尿素吸附的热力学特性,并研究了温度、沉积物粒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尿素在沉积物表面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尿素的吸附/解吸过程总体呈现3个阶段:快速吸附阶段(0~5 h)—慢速吸附阶段(5~12 h)—平衡阶段(12 h之后)。当水体中的尿素浓度较低时,沉积物解吸释放尿素,随着上覆水中尿素浓度逐渐增加,沉积物对上覆水中的尿素产生吸附行为,各海区沉积物对尿素的吸附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渤海、东海、黄海,这可能与沉积物的类型有关。Freundlich方程和Henry方程均可模拟沉积物对尿素的吸附,温度、粒径以及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均对尿素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产生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尿素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变小,沉积物粒径越小,有机质含量越高,吸附尿素的能力越强,因此,揭示尿素在沉积物表面的环境行为时,必须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近海海域大型海藻过量繁殖,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探究浒苔大规模暴发与氮磷比值(N/P)的关系,及其与其他大型绿藻在不同N/P下的竞争机制,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与石莼(Ulva lactuca)在不同N/P下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的生长情况,探究了浒苔及石莼生长的变化;结合苏北浅滩海域现场N/P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浒苔绿潮暴发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浒苔单独培养时,在一定范围内高N/P能促进浒苔的生长,氮对于浒苔的影响大于磷。(2)石莼单独培养时,低N/P下石莼长势最好,但改变N/P对石莼的影响并不显著。(3)浒苔和石莼共培养时,浒苔生长受到了一定限制,低N/P下浒苔生长受限更显著。(4)苏北浅滩海域高N/P更适合浒苔的生长,可能是浒苔绿潮能够大规模暴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0日-6月27日调查了东海赤潮高发区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平面分布,发现在东海赤潮高发区Fv/Fm的平面分布与叶绿素的平面分布较为一致。利用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的方法,通过检测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后Fv/Fm的变化,研究了2个调查站位浮游植物受何种营养盐的限制。结果表明,对于浮游植物来说,东海DH2-3站和DH6-2站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N潜在限制。通过Fv/Fm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藻细胞实际的生理活性,从而更真实的反映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浙江南部近海(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游离态和碱不稳定结合态脂类生物标志物的组成.沉积物中的脂肪酸呈现以C16脂肪酸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趋势,具明显偶碳优势,除表层沉积物中脂肪酸以游离态为主外,结合态为柱状样中脂肪酸的主要存在形态,脂肪酸的垂直分布主要由降解作用控制;以甾醇和脂肪醇为主体的醇酮组分主要以游离态...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胶体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125.0μmol/L,在DOC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30.9%,最高可达56.6%,结果表明,COC在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真溶解态有机碳(UOC)和COC之间的非相关性揭示了COC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碳通量研究的深入和切向超滤技术的完善,对海洋中胶体有机碳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海洋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的发展状况。1胶体有机碳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1.1定义海水中的有机碳以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挥发有机碳(VOC)3种形式存在[1]。其中,DOC和POC之间的区分,在操作上是以能否通过0.45μm孔径的滤膜为标准。近年来,随着对胶体粒子研究的发展,这一标准已不能满足对有机碳分类的要求[3]。水环境中的胶体,被定义为1nm到1μm范围内的粒子,而在分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阻抗和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了金属铂和镍电极在含油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特征,测量了不同含油量体系中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多孔电极比平面电极的电化学信号响应显著,泡沫镍电极与铂黑电极相比对含油量的响应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山东近海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12月和2007年4月、10月山东近海海区4个航次海水中溶解无机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5种溶解无机营养盐(包括PO4-P,NO3-N,NO2-N,NH4-N,SiO3-Si)的平面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营养盐在胶州湾内出现高值,平面分布整体上呈现沿岸浓度高、外海浓度低的趋势;根据绝对限制和相对限制法则,春季和夏季P为限制因子,秋冬季营养盐结构发生变化,由缺P向缺Si转变;SiO3-Si浓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加,其他营养盐浓度在春季和夏季较低,秋季达到最大值.秋冬季溶解无机营养盐周日变化受潮汐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已知旋链角毛藻对中肋骨条藻具有化感作用的前提下,进行了温度、生长时期、光照、细菌等因素对旋链角毛藻化感作用的影响、化感物质的萃取及粗提物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效应检验等实验,研究了旋链角毛藻化感物质的性质、降解特点,并初步测定了化感物质的结构。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化感作用与生长时期有关,指数期滤液化感作用强于衰亡期;旋链角毛藻的化感物质在50℃以下保持稳定,光和细菌均引起旋链角毛藻化感物质的降解,且细菌降解强于光降解;旋链角毛藻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化感活性,该萃取物在255~260nm处有特征吸收峰。综合以上结果,推测旋链角毛藻化感物质可能为分解温度在50℃以上的易被光和细菌降解的苯衍生物,从极性上看较易溶于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切向超滤(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技术对海水中胶体有机碳(COC)和真溶解有机碳(UOC)进行了分离,并分别用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对胶体有机碳和真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切向超滤能定量分离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对胶体有机碳和真溶解有机碳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氧化效率基本相同,胶体粒子的存在,对紫外/过硫酸钾法的氧化效率没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