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结果。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较高的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九寨—盖州北段、朝阳—北票断裂等;辽宁地区未来3年发生Ms≥5.0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依次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熊岳—庄河断裂、鸭绿江断裂及赤峰—开原断裂与柳河断裂交汇处等。在判定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城市地震风险时,除了依据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还应充分考虑区内主要构造(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辽宁数字台网2001年以来的观测报告,采用单台和达法计算辽宁测震台网34个台站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辽宁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辽宁地区的波速比空间分布呈横向不均匀性,下辽河盆地的波速比平均值低于整个辽宁地区波速比的均值,而辽西隆起和辽东隆起区的波速比却明显高于下辽河盆地的波速比和辽宁地区的均值。研究也发现,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区或高低值过渡区。计算所得的各区平均波速比对以后辽宁地区波速比值的变化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辐射能量是独立于地震矩的一个重要的震源参数,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的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利用Boatwright and Choy和Choy and Boatwright的方法,测定的均是Ms≥5.5以上地震的辐射能量。考虑到辽宁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营口台记录的岫岩地震序列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波形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对每个地震去除场地效应和几何扩散效应,并进行辐射花样因子和非弹性衰减校正。衰减因子Q值的确定是通过与震源参数fc、Ω0的联合反演得到的。最后分析了地震辐射能量与震级ML的关系,总体上,地震辐射能量与震级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共轭的NW向构造一致,且多发于2组构造交会部位的构造盆地或偏于NW向的构造带附近.NE-NNE向和NW向断裂是在现今NE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平移走滑性质为主的共轭剪切破裂面,NE-NNE向断裂属于继承性破裂,规模大,对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控制作用;NW向断裂多属于新生破裂,其规模通常同与其交会的NE-NNE向断裂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受到了NE-NNE向断裂的控制,但其发震构造基本上是NW向断裂,同时,与NW向断裂的规模相关联,中强地震活动存在由N向S、由W向E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地震强度大致从7 ~7.5级降为5.5 ~6级.  相似文献   
7.
利用宽频带地震数据资料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辽宁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09年的60个震中距为30°~90°之间,震级6,信噪比较高的远震记录数据,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计算获得各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对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处理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通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在0.24~0.29之间,地壳厚度介于30~36km之间。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辽宁地区2008—2010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邻区M_L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9.
沈阳台PET型重力仪2015年4月重力开始持续下降。2015年6月仪器供电故障后,这一重力持续下降趋势还在继续,直到2015年10月这一趋势开始回升。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和讨论后,认为沈阳地震台PET型重力仪异常变化并非人为干扰、降雨干扰及环境干扰等因素导致,而是由于电源故障断电导致的数据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域尺度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08-10~2020-04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对剔除离散走时后的5 028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的震相走时均方根残差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7 s降为0.279 s。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1)大部分地震发生于地下5~15 km,海城-岫岩地区地震活动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带上,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带走向吻合;2)反演得到的主要地震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低速区及高速区与低速区交界地区,其中海城-岫岩震源区上地壳低速区的存在可能与所处断裂构造、深部流体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