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海洋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对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生长、存活、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夏季(4-7月)壳长、壳宽、壳高、全湿重、软体重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快149.54%、100.61%、116.30%、152.25%、132.58%(P<0.05)。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存活率为90%以上,显著高于底播养殖(P<0.05)。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水分、灰分、粗蛋白、糖原、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冬季糖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P<0.05)。研究表明,当年10月采用多层聚乙烯网笼按密度为150-200粒/层放养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可于翌年的4月、7月、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3.03、3.36、3.51 cm的市场规格产品。筏式养殖模式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斑马蛤2号"筏式养殖模式试验的成功为蛤仔健康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贝类种群壳形态性状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类壳形态具有丰富、复杂的多态性。壳形态作为贝类重要的数量性状是一种环境适应的进化,是不同生理功能适应其生活方式的结果,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与贝类的生长、存活、代谢及繁殖等生态、生理行为密切相关。通过贝类可量可数性状建立的壳形态数值分类学方法已在贝类种群形态学比较及群体亲缘关系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对贝类种群壳形态性状的多态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壳形态分析方法在贝类种质资源评估(种群识别)及遗传育种(壳宽型/深凹型品系选育)中的应用提出展望,旨在为研究者较全面了解壳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和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神蛤(一种象拔蚌)为名贵贝类,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海神蛤最大的消费市场,商业潜力较大。为探究日本海神蛤繁殖特性,于2019年1月至3月,以采自日本海海域的日本海神蛤为材料,在大连庄河市贝类育苗场,通过室内人工升温促熟方法,结合精卵排放观察和数理统计,求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结果显示,运用二点法、直线回归法和有效积温法求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分别为–0.87℃、–1.14℃、–0.90℃,有效积温分别为356.21℃·d、366.69℃·d、357.31℃·d。综合3种方法,求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平均值分别为(–0.97±0.14)℃和(360.07±5.76)℃·d。研究发现,与其他贝类相比,日本海神蛤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较低,这可能与日本海神蛤冷水生活的适应性及繁殖习性有关。在日本海神蛤室内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结合日本海神蛤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产卵的有效积温特点,通过调控生境水温,可以加快性腺发育速度,达到提早繁育效果。本研究为日本海神蛤在自然海域的苗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北黄海日本海神蛤养殖产业发展和资源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