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为探究藻类形态功能群(Morphologically 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在浅水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的应用以及主要微藻类群密度变化规律,将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与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相结合对刺参养殖池塘两种类型表层底质(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的微藻类群形态功能群构成以及主要功能群密度与水温及营养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底质中微藻类群仅归为两个形态功能群,分别为形态功能群Ⅴ和Ⅵ,其中形态功能群Ⅵ即硅藻类各月密度较大且与形态功能群Ⅴ差异极显著(p 0. 01);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硅藻密度分别在9月[(700±17) cells/cm3)]和8月[(580±12) cells/cm3]达到峰值,两池塘上层底质(0~2 cm)中硅藻的密度分别为下层底质(3~5 cm)的3倍(泥沙底质)、25倍(淤泥底质);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硅酸盐浓度与水温分别是影响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藻类形态功能群Ⅵ密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微藻种类较少;在浅水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可应用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对微藻类群进行聚类,结合冗余分析研究主要功能群密度的变化规律。养殖时应根据池塘底质类型差异制定相应管理和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装置模拟的刺参养殖池塘上覆水,在温度为25℃,光照为(4000±200)lx条件下静态培养刚毛藻48 h,定时测定上覆水中总氮(TN)、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总磷(TP)、活性磷(PO_4~(3–)-P)等营养盐含量,分析了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刚毛藻生物量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毛藻生物量对各营养盐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上覆水中各营养盐含量在培养6~24 h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其中当刚毛藻生物量为0.5~4.5 g/L时,TN、NO_3~–-N、NO_2~–-N、NH_4~+-N、TP、PO_4~(3–)-P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培养,上覆水中各营养盐的含量逐渐减小,其中生物量为8.5 g/L时刚毛藻对NO_3~–-N、NO_2~–-N的吸收效果最好;生物量为0.5 g/L时刚毛藻对NH_4~+-N、PO_4~(3–)-P吸收效果最好。因此,高生物量(8.5 g/L)刚毛藻可降低上覆水中NO_3~–-N、NO_2~–-N含量,但低生物量(0.5 g/L)刚毛藻能有效吸收上覆水中的NH_4~+-N、PO_4~(3–)-P。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在小清河口邻近海域采集沉积物有机质、悬浮颗粒有机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4种潜在食源及35种生物样本,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分析了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结果显示,潜在食源的δ13C值范围为?25.56‰~?17.91‰,δ15N值范围为2.43‰~10.33‰;底栖生物的δ13C值范围为?23.48‰~?18.31‰,δ15N值范围为8.79‰~18.01‰;底栖生物营养级范围为1.65(凸壳肌蛤)~3.54(中华栉孔虾虎鱼)。营养关系分析表明,小清河口邻近海域主要存在两条能量传递途径,一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浮游食物链,其中双壳类(除短竹蛏)、小型虾类和多毛类等为主要初级消费者;二是以沉积物有机质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底层食物链,短竹蛏和腹足类为主要初级消费者。整体而言,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类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4.
从角叉菜中提取λ-卡拉胶,利用密闭微波法进行降解,得到5种不同分子量的产品:650、240、140、15、9.3kDa。红外、紫外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卡拉胶样品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这表明微波法不会改变多糖的组成和结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角叉菜λ-卡拉胶及其降解产物对超氧阴离子(O2?)、有机自由基DPPH、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不同分子量的角叉菜λ-卡拉胶对多种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中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分子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