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包裹体研究方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有机包裹体研究方法,如荧光光谱、micro-FT.IR、LRM、LMPY-GC/MS和TOF-SIMS等原位(In-situ)微分析技术,并对它们在有机流体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互相对比。  相似文献   
2.
鸡鸭山位于察南下花园县之东南一里许,为一独立峥嵘之山峰,各处罗列着颇为有兴趣之大小型构造,其中是值注意者即为许多人所讨论之鸡鸣山逆掩断层,下面先  相似文献   
3.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严格的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系统地对贵州水城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煤中角质体的生烃潜力、热角烃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其S1 S2为308.33mg/g,远高于丝质体(S1 S2为26mg/g)和基质镜质体(S1 S2为192mg/g),而与树皮体(S1 S2为297mg/g)相当,另外,角质体为一种好的生油组分,其热解烃中油占了67%(197.47mg/g);角质体热角产物主要为碳数较低的正构烷烃、烯烃化合物,此外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系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而姥鲛烷和植烷含量则较少,本区角质体的主要生烃区间介于420-450℃之间(对应的R0为1.1%-1.5%),生烃高峰在425-435℃范围内,最大产烃率对应的温度为430℃,角质体这种生烃潜力高,并且在高成熟度下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机包裹体研究追索海拉尔盆地煤成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因,运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拉尔盆地砂岩样品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观察,包裹体均一测温,并对包裹体成分进行轻烃气相色谱及碳同位素分析,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成因性质及油气运移期次,结果表明,海拉尔地区存在煤成油,并有两期以上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6.
论砂岩储集岩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集岩相是以基本标志反映储集岩的沉积相、成岩变化以及油气显示面貌的。采用的标志包括:岩石学标志(沉积相、镜质体反射率),物性标志(三维孔喉比、配位数)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标志(单有机包裹体光化学参数)。区分出的储集岩相类型不仅根据上述定量标志能进行自身评价,还可以编入相柱状图和古地理图进行预测和追索油气藏。依据由岩心或者岩屑制成双面抛光不加盖片的薄光片(岩心部分副样要浸注玫瑰红荧光剂并制成平行与垂直层理的三维薄光片),用显微镜光度法、显微付里叶红外谱和激光拉曼谱确定以上标志。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十余年对我国油、气源岩研究、遵循对源岩显微、超微和分子级三个层次有机成分,一方面使用显微-微区-微束来阐明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另一方面对单组分和全岩样使用小玻管和高压釜方法并配合有机岩石学和地化分析阐明成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分类。  相似文献   
8.
山西西山煤田7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系统总结西山煤田7号煤层成因标志的基础上,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其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该煤层进行了成因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详细划分了该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相;滞流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滞流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强覆水森林沼泽相以及洪泛沼泽相。此外,对7号煤层煤相类型的垂向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kg小焦炉结焦性实验,对煤岩参数与煤的结焦性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炼焦配煤的煤岩参数及ΣI-Rr,m-Rm直方图配煤法。结果表明,当单种煤的惰性组分含量ΣI=20% ̄35%、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m=1.15% ̄1.35%时,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北京焦化厂用ΣI-Rr,m-Rr直方图配煤法指导炼焦配煤,提高了焦炭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秦勇  金奎励 《沉积学报》1989,7(3):73-81
腾冲盆地中更新世褐煤形成于距今约60万年,晚更新世泥炭形成于距今7500-10000年之间,其中部分己转变成为软褐煤.该地褐煤的成煤时代之新和煤化速度之快是罕见的,实属异常煤化作用现象.为此,作者从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这一典型实例.研究表明.在该盆地从泥炭向褐煤转化的早期煤化过程之中,样品的显微光学性质、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的演化极富规律性.根据这些演化特征,作者将腾冲盆地从泥炭到软褐煤的早期煤化过程划分国三个阶段:即软泥炭、硬泥炭和软褐煤阶段.该地异常煤化现象是由异常的煤化作用因素引起的,除了由地史中剧烈火山活动带来的异常地热流之外.强烈频繁的地震构造运动也是该地煤化作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作者提出了“异常煤化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