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宽壳全海笋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宽壳全海笋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染色体臂数(NF)=70,核型公式为24m 8sm 6st,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海螂目另一物种砂海螂相比,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多4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多6条,核型比砂海螂更具不对称,推测宽壳全海笋较砂海螂原始.  相似文献   
2.
文蛤稚贝的摄食、呼吸和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在25℃下文蛤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摄食率和不同温度对文蛤稚贝呼吸、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文蛤稚贝在单位时间内滤食4种藻类的质量和个数差异极为显著;温度对文蛤稚贝的耗氧率、排氨率也有显著影响,在12~32℃范围内,耗氧率、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O∶N值也随之而升高;在3组试验温度下呼吸Q10的平均值为6.06,排泄Q10的平均值为2.59。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蛤仔稚贝摄食、呼吸和排泄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在25℃下菲律宾蛤仔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食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稚贝在12-32℃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在26℃排氨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耗氧率(OR)和温度(t)的回归方程为:OR=0.0155e^0.696t,R^2=0.9291.O:N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菲律宾蛤仔稚贝呼吸Q10平均3.8,排泄Q10平均是1.88.菲律宾蛤仔稚贝在单位时问内(g/h)对4种藻类的滤食率高低依次为扁藻〉小球藻〉金藻〉角毛藻,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文蛤的辽宁(LN)、山东(SD)、江苏(JS)、广西(GX)4个自然地理群体的7个壳形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SD和JS群体间差异不显著,LN和Gx群体差异不显著,Gx群体与SD和JS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利用4对引物组合对这4个群体进行了AFLP扩增,共得到236个位点,其中特有位点14个,这些特有位点可作为群体鉴别的特征性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文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而以Gx群体最高,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0.2636、0.3961,sD群体最低.分别为0.2308、0.3462.从群体间遗传距离和NJ法构建的亲缘关系谱系图来看,LN和SD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0.0394),首先聚在一起,而Gx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都较远(0.1271-0.1586),单独分出一支,这说明Gx群体已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用它与其他3个群体杂交可望较大幅度地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11月和2005年的8~9月利用平面流水循环系统对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水量和放苗密度对硬壳蛤稚贝的生长、存活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硬壳蛤稚贝的最佳培育规模2~6mm,不同流水量实验中当流水量达到58.6dm3/min时,在第18天贝苗总重由6.125kg/m2增加到7.5kg/m2,壳长也由5.77mm增加到8.55mm,成活率达79%,水质检测发现,流水量越大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流水量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不同密度实验中当放苗量为0.625kg/m2时,在第24天贝苗由0.625kg/m2增加到4.125kg/m2,壳长也由2.86mm增加到6.98mm,成活率达66%,水质检测发现,密度越高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密度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氨氮,pH,盐度等理化因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保证了稚贝正常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2004年3~4月,采用室内试验初步研究了水温、盐度、pH值等几种环境因子对成体小荚蛏存活的影响,并测定了小荚蛏的耗氧率和最低耐氧能力,以探讨适合小荚蛏生活的环境条件,为小荚蛏的增养殖及其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荚蛏为一种广温、广盐性、适合于泥底质生活的埋栖型贝类。在水温为0~25℃范围内,小荚蛏能较好地存活,其中在水温为10~25℃时小荚蛏生活状况良好。小荚蛏的适盐范围为10~40,15~30是小荚蛏比较适宜的盐度范围。小荚蛏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为4~9范围内,存活率较高。成体小荚蛏对水体中的氨氮有较高的忍受能力,在水体中pH值为8.0、总氨氮质量浓度达20 mg/L时,72 h后其存活率仍可达70%。总氨氮对成体小荚蛏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32.50 mg/L,此时非离子氨的质量浓度为4.27 mg/L。小荚蛏的白天平均耗氧率为(0.663 6±0.102 3)mg/(g.h),黑夜平均耗氧率为(0.660 8±0.033 7)mg/(g.h),窒息点溶氧的质量浓度为0.52 mg/L。  相似文献   
7.
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i Gmelin)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荚蛏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12m 14sm 10st 2t,染色体臂数(NF)=6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已经研究的大竹蛏、缢蛏和长竹蛏相比,小荚蛏核型更不对称,st/t类型数量更多,推测小荚蛏较为原始。用类平均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小荚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稚贝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宽壳全海笋对温度、盐度、pH、氨氮、底质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在14~34℃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排氨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1e0.4379x,R2=0.9948,耗氧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896lnx 0.0912,R2=0.9558。O∶N(摩尔比)随着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稚贝呼吸Q10(温度系数)平均值是2.53,排泄Q10平均值是3.1。宽壳全海笋稚贝的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30℃和15~25;pH的适宜范围为7.0~9.0;氨氮的96h半致死浓度为30.3mg/L,安全浓度为3.03mg/L。不同壳长的宽壳全海笋稚贝对不同厚度泥底质的适应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利用常规方法对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和鱼皮的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肌肉、鱼皮和肝脏的矿物质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和鱼皮中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19.58%和25.03%;必需氨基酸分别为7.38%和6.39%,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69%和25.53%。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和鱼皮的脂肪酸含量关系为Saturated fatty acid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51.72%,72.37%;M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33.05%,17.80%;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15.35%,9.02%。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矿物质含量高低顺序为:KNaCaMgZnFeCuMn;鱼皮矿物质含量高低顺序为:CaNaKMgZnFeCuMn;肝脏矿物质含量高低顺序为:KNaFeCaMgZnCuMn;但是按照Hill和Matron提出的"理化性质相似的元素",龙胆石斑鱼的铜、铁、锌的比值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在测绘项目招投标工作中的实施,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介绍测绘项目招投标工作中的三种不同评标方法,讨论评标方法的择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