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ж?λ?????????????????????????????????Σ??????λ?????????????????????????????????????????????μ???????????????б???????????????????????????????ú???????????????????????????????????????Ч?????б??????????????????ò??ù??????о????λ???λ?????  相似文献   
2.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勘查的最新发展。它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路由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的探测及对其自然环境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中韩两国之间选择了一条条件最佳的光缆路线,并对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除平滑海底外,长江口主航道水下底床上还发育有沙波,沙纹、沙斑及形态规则的小型冲蚀凹坑、冲沟和疏浚沟痕等微地貌形态,基本上沿岸呈带状分布。根据声波反射原理,将航道内30m厚的地层划分为两层,并据此对长江口的现代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旁侧扫描声纳记录真实地揭示出现代长江口水下底坡上发育的微地貌形态。指出微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与长江泥沙的传输分布、长江口区海域的水动力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的水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性是指可导致海上工程设施环境灾变乃至重大灾害发生于河口海区底坡上的地质现象.近年来,我们在黄河口海区的多次调查1-8)表明,该海区水下底坡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现象,具体表现为沉积物的塌陷、滑塌、滑坡和冲沟等,如图1所示,其影响深度达几米,水平尺度则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这些水下底坡上的不稳定现象严重地威胁着该海区的工程设施的安全,曾多次使该海区的石油平台的作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路由区所进行的旁扫声纳及浅地层剖面仪的声波探测和取样分析结果,对影响中韩海底光缆敷设及日后安全防护工程的浅埋岩石与露头、砂波、砂斑、砂香等灾害性地质现象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8~1996年埕北浅海区的海底调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海底不稳定现象的形成及发育机制,分析了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不稳定地形的近期演变动态,提出海底地形及地貌演变的主要特征。并指出波浪是控制海底地形及微地貌变化的主要外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图件与卫片对比,提出黄河三角洲刁口岸段近期岸线演化过程:填湾取直——快速淤进——逐步稳定——快速蚀退——缓慢蚀退——逐步稳定,还指出黄河泥沙的来源与分布,指出河口区动力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岸线的进退速率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