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共计58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长度为509bp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8种单倍型,除象山湾群体外其它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低。AMOVA分析表明,象山湾与莱州湾群体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余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另外,将本研究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长臂虾科11个种的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略有不同,并依据16SrRNA序列变异百分比推测了长臂虾科12个种的大致分化时间。  相似文献   
2.
3.
采用RACE 技术克隆三疣梭子蟹核受体fzt-f1 基因, 全长cDNA 序列1763bp.该基因3'和 5'非编码区分别为1034bp 和141bp, 开放阅读框为588bp, 推测编码195 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 22.8kDa, 理论等电点为6.35, 命名为PTNHr 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三疣梭子蟹fzt-f1 基因与刀额新对虾同源性高达75.4%, 并且与刀额新对虾聚为一支。对核受体基因fzt-f1EcRRXR 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 结果表明, 三个核受体基因在不同蜕皮时期, 均出现表达差异, 说明这三个基因都参与蜕皮调控过程。其中, fzt-f1RXR 基因在不同蜕皮时期的 表达模式上出现相反的表达特征, 预测这两个基因存在相互抑制的调节关系。EcRRXR 基因在不 同蜕皮时期的表达模式上出现部分相似的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地理种群体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方法,进行了自繁和杂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0日龄时的杂交子一代在各项指标都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0.24%-13.50%),LS在这5个性状中都高于zL.100日龄时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所下降,杂种优势率在-0.88%-4.13%之间,甲长表现出杂种劣势.120日龄时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范围为-1.91%-4.37%,甲长、甲宽表现出杂种劣势.可见不同杂交组合、不同性状、不同时间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AN0vA分析表明:80日龄、100日龄、120日龄时,5个生长性状在群体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4个杂交子一代在生长性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可见种内群体间杂交是培育三疣梭子蟹优良新品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盐度是影响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抗低盐品系的三疣梭子蟹受到水产养殖界的广泛喜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大大加快良种选育和性状改良的的过程,目前作为第三代的分子标记技术的SNP,广泛应用到三疣梭子蟹耐低盐品系选育过程中。本实验室已有的研究中,通过不同群体分别在盐度11和33下的基因表达差异,构建的比较转录组学数据中总共包含了615条与低渗调节相关的基因片段。为了发掘三疣梭子蟹与低盐适应相关SNP,本研究基于三疣梭子蟹比较转录组学数据研究结果,筛选出低盐调节相关候选基因片段50条,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得到总长为18511 bp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在低盐相关片段上发现了85个SNP位点,分布频率为0.46/100 bp,其中转换突变的比例为81%,颠换突变的比例为19%,转换的比例远远大于颠换,符合“transition bias”原理。C/T或G/A突变所占比例为55%;G/T或C/A比例为26%,A/T突变所占比例为12%,G/C突变比例为7%。通过飞行质谱法,在三疣梭子蟹低盐适应性状分离群体中各成功分型了23个SNP位点。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8个SNPs与低盐适应显著相关(P<0.05)。其中有三个关联性SNP位点位于表皮蛋白基因上,有三个SNP位点位于三个新基因上,其他两个SNP位点分别位于水通道蛋白和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上。这些标记的开发为三疣梭子蟹耐低盐新品种选育方法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几丁质酶在甲壳动物中参与多个生物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总长为3694 bp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Pt Cht基因。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200bp和455bp,开放阅读框为3039bp,推测编码10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3.4k Da,理论等电点为6.28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ht基因含有2个催化结构域和1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t BD2,催化结构域具有几丁质酶第18家族的保守基序MotifⅠ、Ⅱ、Ⅲ、Ⅳ;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Pt Cht基因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Cht的同源性最高;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 Cht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眼柄和表皮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Pt Cht基因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规律表明,Pt Cht基因在不同蜕皮时期存在明显变化,在表皮中先下调后上调;在眼柄中,呈整体上调趋势。通过分析Pt Cht基因在低盐胁迫进程中的表达规律发现,低盐胁迫可显著改变Pt Cht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表达趋势。该研究结果表明Pt Cht基因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发育和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三疣梭子蟹和其它甲壳动物几丁质酶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州湾和舟山野生群体为材料,以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搭配组合,采用1×3♀交配模式,首次利用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成功构建三疣梭子蟹家系,经过两代选育,对生长到80,100,120日龄10个F2代家系的生长和家系内的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120日龄时,10个家系体重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全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4J8J3J2J5J7J6,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甲长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体高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J9J、10的体重极显著大于其他8个家系(P≤0.01),J9体重比J6大96.10%,比J7大76.87%;J10体重比J6大72.77%,比J7大55.76%,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两个生长性状良好的家系,为育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莱州湾和胶州湾的日本蟳野生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长度为519和658 bp的碱基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这2个基因片段在种内的变异都较低,对2个基因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包括6个单一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和7种单倍型;在COI基因中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包括6个单一变异位点,2个简约信息位点)和7种单倍型.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了两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2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用MEGA4.0软件构建了NJ和UPMGA系统树,基于16S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树显示梭子蟹科的4个属聚为两大支:日本蝇不同的单倍型先聚在一起,然后与青蟹属的3种蟹聚为一支;梭子蟹属的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及塞氏梭子蟹聚在一起;再与美青蟹属的美洲蓝蟹、巴西蓝蟹等聚为一支.基于COI基因显示日本蟳不同的单倍型先聚在一起,再与其他3种蟳聚为一支;梭子蟹属的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相聚,然后与美青蟹属的2种蟹相聚为一支.该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这些数据为我国日本蟳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性个体肥满度均大于雌性个体,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选育品系在养殖过程中肥满度为120日龄>100日龄>8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对分别采自辽东湾、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4个野生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长度为524 bp和658 bp的片段.2段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较高的A+T比例(16S rRNA基因70.8%,COⅠ基因63%),这与果蝇、虾类、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三疣梭子蟹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种内变异较低,在16个样本中,16S rRNA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2种单倍型;COⅠ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5种单倍型.另外,以中华绒螯蟹为外群探讨了梭子蟹科(Portunidea)几个属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基于16S rRNA和COⅠ2种片段的聚类结果均显示梭子蟹属(Portunus)与美青蟹属(Callinecte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蟳属(Charybdis)聚在一起,最后才与外群中华绒螯蟹聚在一起,这一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