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储层在沉积、埋藏、成岩等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部分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大部分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中晚期。按照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了适用于马岭地区长8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同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对4类典型样品的分析表明,样品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孔隙度演化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平均为23.47%,受胶结物含量和流体性质影响,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较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低,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3.21%,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7.79%,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3%。这表明差异性的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物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合水地区长73发育一套15~35m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作用的产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豫南南阳盆地西峡赵营村上白垩统高沟组含有较多的恐龙蛋化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路易贝贝”胚胎化石。对含化石地层中恐龙蛋的保存特征和古气候重建,可进一步认识白垩纪恐龙灭绝的古环境背景和原因。本文实测赵营村剖面厚约267.8 m,主要由下伏泥盆系南湾组(厚7.9 m)、上白垩统高沟组(厚259.9 m,未到顶)组成。通过地层沉积物结构构造观测和样品采集,在室内进行了元素、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有机质饱和烃生标化合物等测试。结果表明,高沟组沉积物主要源于熊耳山岩浆岩的风化和短距离迁移,恐龙蛋化石主要保存于海拔200~800 m的山麓至平原过渡带的河漫滩环境,以原地埋藏为主。降雨量的变化造成河漫滩与河道频繁变化,从而导致恐龙在山麓与河漫滩之间来回迁栖。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含恐龙蛋化石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菌藻类和陆生植物,但植被总体不发育。利用地层沉积岩Si/Al、CIA、Rb/Sr比值,以及δ13C、δ18O等环境指标对高沟组古气候重建,该时期发生了较为快速的旋回变化,经历了暖干—暖湿—干旱—暖湿—干旱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总体上呈逐渐干旱化的趋势。通过赵营村晚白垩世早期恐龙蛋化石的埋藏、以及地层的古环境重建,说明古气候、古环境状况可能是影响恐龙生存的主要因素,大量恐龙蛋不能完全孵化以及气候的干旱化导致植被恶化可能是恐龙逐渐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压汞不能准确确定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弊端,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样品孔喉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小的岩心,喉道分布越集中,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大喉道分布逐渐增多,喉道分布范围也更加宽泛,主喉道半径随之增大,但较大喉道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效果具有双重影响;渗透率小于0.5×10...  相似文献   
5.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扰动是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扰动通过对藻细胞周围的营养盐边界层厚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扰动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扰动对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等10个藻种生长存在不同影响,实验数据显示,100r·min-1扰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有显著作用(P<0.05),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塔胞藻Pyramimonas sp.、Pyramidomonas作用不明显(P>0.05).扰动促进了棕囊藻和定鞭金藻的生长,使之达到最大生物量,并延长了藻细胞的生长时间;同时100r·min-1扰动抑制了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针胞藻的生长.这些不同的藻类对水体扰动有不同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是藻类种间竞争的的选择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合水地区长73 发育一套15~35m 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 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 作 用 的 产 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储层在沉积、埋藏、成岩等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部分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大部分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中晚期。按照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了适用于马岭地区长8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同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对4类典型样品的分析表明,样品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孔隙度演化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平均为23.47%,受胶结物含量和流体性质影响,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较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低,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3.21%,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7.79%,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3%。这表明差异性的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物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永利 《新疆地质》2015,(2):190-194
新疆西昆仑喀拉阿特河一带前人确立的下二叠统(未分)中发现一套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与上覆昆盖依套组呈断层接触,与下伏喀拉阿特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独立成组,灰岩内采集狭体贝(未定种)Stenoscisma sp.;小戟贝(未定种)Chonetinella sp.;韦勒贝(未定种)Wellerella sp.;扇房贝(未定种)Rhipidomella sp.;股窗贝(未定种)Crurithyris sp.;印度胡斯台贝Hustedia indica(Waagen);胡斯台贝(未定种)Hustedia sp.;扭曲虫Plectogyra sp.;拟犬齿珊瑚Paracania sp.等,时代为早二叠世,故将其从下二叠系(未分)解体出,厘定为玛尔坎雀库塞山组。该套地层单位的确立,为区域填图、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及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潜力大,孔隙结构复杂。为明确该类储层的微观地质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特低渗透储层为例,综合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常规和先进的实验测试手段,从微观上探讨了该类储层的地质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胶结物含量高、绿泥石含量较高且赋存形态复杂、岩盐含量及铁方解石含量较高、伊利石胶结物发育、浊沸石胶结物溶蚀效果差是导致特低渗透储层物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的关键因素,进而使特低渗透储层表现出面孔率低、排驱压力高、小喉道发育、可动流体饱和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厘定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石炭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单位,仅根据区域粗略的对比,将其划归早石炭世阿吾拉勒组(“大哈拉军山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阿吾拉勒组可以解体为3部分。下部钙碱性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1Ma;中部碳酸盐岩-碎屑岩,富产早石炭世晚期化石,主要有腕足Gigantopraductus和珊瑚Gangamophyllum vetiforme等;上部碱性双峰式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4~313Ma;确认各套地层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文首次根据地层多重划分原则,对本区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解体和再划分,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组,下部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部为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上部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