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海洋学   5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南部沿海的江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闽南厦门至漳浦沿海获22只江豚,根据背部棘状小结节的数量与分布,可明显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81%)和北方亚种(N.P.Sunameri,19%),表明本海域是几个亚种的混栖地带,分析了这些江豚的外部形态和种群结构,测定了脂肪层及各内脏的重量.  相似文献   
2.
刘文华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9,18(2):205-209,T002
对厦门海域5头成体,6头哺乳期幼仔的中华白海豚颅骨,耳骨及舌骨进行了比较研究。5头成体标本的颅骨都已完全骨化缝合,而幼仔的颅骨都基本未愈合。成体,幼仔的耳骨大小和形状都基本一样,表明耳骨的生长和发育与头骨的发育是非同步的。  相似文献   
3.
东海污损生物群落研究:II.数量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表层板污损藻类月平均湿重为210.8g/m^2。底层板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494.5g/m^2,以甲壳动物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腔肠动物,其余各类群占比例较小,不同类型海域污损藻类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我高于近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河口区,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远岸区高于内湾区同于近岸区高于河口区,污损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藻类的季节变化大,污损动物以夏,秋数量最大,冬,春数量小。  相似文献   
4.
厦门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数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文华  黄宗国 《海洋学报》2000,22(6):95-101
1994~1999年在厦门海域进行84航次中华白海豚船只跟踪和照像,记录392只次。设20个监视站,进行239个月的逐日观察,记录12624只次。整个厦门海域700km2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它可溯河至近淡水的河道,但不游出外海。厦门西港和同安湾口内的近岸最多,跃出海面的次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最多。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估计不足100只,仅40只左右有确切记录。种群数量目前仍有减少趋势,因而应就地和迁地保护并举,加强对这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海洋蔓足类在宿主体上常有固定的定着位置。同一个种在不同宿主体上的定着位置亦不相同。龟藤壶是以蔓足朝向宿主前进寸水流流过宿主体表的方向定向(0~°方式)的;薄壳龟藤壶在蟹体上,均以蔓足背向口器形成的水流进行定向;三角藤壶在贻贝壳上以±180°方式定向;薄壳星藤壶和高峰星藤壶在宿主体上以0—±180°方式定向;细板条茗荷在海蛇体上以0—±90°方向定向。在单向流向的码头,鳞笠藤壶、高峰星藤壶以蔓足朝向潮流影响较大的方向定向;在双向流向的海区,鳞笠藤壶、纹藤壶和白脊藤壶以峰板朝上、吻板朝下,与波轴呈约直角方向定向。在开敞性海岸,日本笠藤壶以峰板朝下、吻板朝向波浪冲散后水流下落的方向定向;龟足则在岩缝间以同样方式定向。海洋蔓足类具有对各种形式的水流产生反应的定向机制,据此,可为水文学家和古地理学家提供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电白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根据1985年对广东电白沿岸浮标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结果,报道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厚度、覆盖面积和湿重。共获得92种生物,优势种是Balanus reticulatus和Brahcidontes variatiIis。大部分浮标都完全被污损生物所覆盖,附着厚度为8-15mm,湿重3.8-14.7kg/m2。浮标侧面、底部及尾管内的污损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别。位于港内、港口和港外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也不同,布放于海中一年的浮标,污损生物群落已接近顶级,二年浮标的污损生物群落有所衰退。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码头桩柱的污损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颂凯  黄宗国 《海洋学报》1992,14(3):114-120
  相似文献   
8.
Monthly and seasonal pane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Yongxing Island from September 1979 to August 1981. Altogether 119 species of fouling organisms are collected, of which, Hydroides elegans, Serpula vermicular is, Scrupocellaria longispinosa, Amathia distant, Enteromorpha spp. and Ostrea spp. are dominant species. Fouling of organisms may occur all the year round with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s, Species succ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formation is very evident and the climax has arrived after two years. Great variation exists between fouling organisms in different years and at different stations.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首先从认识物种开始,并需要内容全面的的基础资料,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习所获得的物种编目和分布图集研究成果。由于分类学人才储备不足,重要标本的收集和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海洋生物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本文在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5-152°E,0–45°N)701个测站获取的6203份浮游动物样品分类鉴定基础之上,对1965-2008年该区浮游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物种多样性和新物种新纪录进行了汇编和总结。本文共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个浮游动物类群206科686属2657种(含亚种)。包括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6属85种,介形类8科91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60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3属105种,毛颚类5科13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文中详细列举了10大类群的主要优势种,并记述了筒螅水母科2新种以及棒状水母科1新属2新种。许多赤道热带海、高纬度寒带海、深海深层的浮游动物物种在我国首次记录,较以往我国所记录的1852种增加了806种,增录43.5%,包括赤道热带种增录1.4%,高纬度冷水种增录3.5%,深海深水种增录3.2%。作者还对中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的5个主要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定性系统分类信息对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2008年以后中国海洋生物种类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而言。  相似文献   
10.
东海表层板污损藻类月平均湿重为210.8g/m2。底层板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494.5g/m2。以甲壳动物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腔肠动物,其余各类群占比例较小。不同类型海域污损藻类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近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河口区。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近岸区高于河口区。污损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藻类的季节变化大;污损动物以夏、秋数量最大,冬、春数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