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海洋学 | 11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壳质(Chitin),也称几丁质、壳多糖,俗称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氨基多糖,学名为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是以β(1→4)苷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甲壳质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内角质层,真菌的胞壁中。在自然界中,甲壳质的年生物合成量高达千亿吨之多,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自然资源。由于甲壳质天然、无毒(LD5016g/kg)和所具有的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在医学、药物制剂学、化工、食品、化妆品、…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相似文献
3.
4.
5.
长江口前沿潮滩对来沙锐减和海面上升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口前沿潮滩是上海市土地的重要来源,也是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其冲淤演变趋势与上述命运休戚相关。根据1970年代以来的地形资料,计算了河口口门地区潮滩面积在不同时期的自然增长速率;建立了潮滩面积增长速率同河流供沙条件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河流来沙锐减和海平面上升共同作用下潮滩的冲淤趋势。结果表明:(1)近30a大通站输沙率和含沙量分别下降26%和31%,而河口前沿潮滩面积增长速率下降73%;(2)潮滩冲淤转换临界输沙率Qs和含沙量C(大通站)分别为2.6×108t/a和0.25g/L左右;(3)由于三峡工程等的影响,长江的输沙率和含沙量将下降到上述临界值之下,加之海平面的加速上升,今后几十年研究区潮滩将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6.
水母 (Jellyfish)属于腔肠动物门 ,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 ,是海洋杂食性生物。我国除北海分布偏少以外 ,大部分海域都广泛存在。自古以来 ,水母既能供人食用 ,又可入药为人治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如气味咸温 ,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 ,积血带下 ,小儿风疾 ,丹毒 ,汤火伤等[1]。水母的刺丝囊中含有毒素物质。当水母大量存在时 ,人们在海上的活动如捕捞、游泳、养殖等将受到干扰 ,当水母刺到人时 ,轻则皮肤红肿 ,疼痛 ,重则死亡 ,因此它成为沿海地区伤人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日本一核电站曾因大量水母而被迫停机。另一… 相似文献
7.
99-4航次对南沙珊瑚礁区进行了考察,利用现场投放沉积物捕捉器采集沉降颗粒物样品,从生物与非生物体系两个侧面对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碳是珊瑚礁生态系中各种样品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总碳的收支主要受到溶解平衡与钙化作用的控制。有机碳在珊瑚礁泻湖中具有很高的循环效率,泻湖中垂直转移的颗粒有机碳有93%以上在进入沉积物之前被释放,其中生物碎屑的颗粒有机碳释放率约为99%。珊瑚礁植物尤其是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等的光合作用以及珊瑚礁的拟流网模型、休渔模型分别代表了构成珊瑚礁有机碳循环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高效循环和稳定补充。因而珊瑚礁保护应当重点保护珊瑚礁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9.
甲壳质 ,又名甲壳素、几丁质 ,主要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以及菌类、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1]。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成膜性、气透性、降解性、生物相溶性、无毒副作用以及不污染环境的优良性质 ,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处理、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烟草、农业、化妆品、印染、生物医学、酶制剂、保健品、金属回收及提取等许多行业中。甲壳质作为一种纯天然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开发及应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 ,甲壳质的高度不溶性质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 ,必须对甲壳质进行化学深加工 ,进行结构修饰 ,或…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