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发生在青岛近岸水域的后赤潮过程中赤潮藻密度、藻种进行鉴别的同时,对现场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获得了一套三维特征荧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当海水中生物密度达到或接近赤潮密度时,Ex最高峰值波长位于245nm,Em最高峰值波长在445nm,激发转折波长在260nm,荧光转折波长在245nm;2)在非赤潮区,Ex...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复原(重建)的热力过程和气-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当气-水温差从3.0℃变为11.5℃时,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水温差3.0℃时的0.15℃变到11.5℃时的0.45℃,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水温差呈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对青岛近岸现场水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原始状态下水样和被过滤(0.22μm,0.45μm)黄色物质水样的吸收光谱数据,除进一步验证了黄色物质光谱分布模式外,还测得黄色物质光吸收随滤膜孔径的变化。30个现场样品在波长380nm处吸收系数统计平均值^—Ay(380)分析表明,当使用0.45μm过滤器对水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Ay(380)值要比未经过处理的现场水样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2.1%;而用0.22μm过滤器对现场水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Ay(380)值要比未经过处理的现场样品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12.6%,要比用0.45μm过滤器处理的现场样品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10.3%,这些数据的获得为现有已获黄色物质数据的“归一化”和统一评判以及未来黄色物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判断与比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水黄色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海水黄色物质的研究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并且指出黄色物质荧光性质研究的重要性.海水中黄色物质在海洋生态系统、光学遥感和海洋碳循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永梅坳陷带锰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模、元素组合及浓度和组分分带等特征,探讨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寻找锰矿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青海省东部历史上的干旱状况和规律根据西宁府志、甘肃省志和西宁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资料,整理出青海省东部近200年旱涝年表(表一)。在该年表中,我们把旱涝程度分成四级,即多雨年、正常年、轻旱年、大旱年。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东部自1796年以来的195年当中,共发生大旱年15次,平均每13年发生一次。解放后,我们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共发生三次大旱,即1953年、1966年、1980年,如仍按近200年的干旱发生规律,即平均13年发生一次大旱,那么下一次大旱年应发生在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分会,山东(青岛)海岸工程学会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广东省海洋学会协办的"2010全国海岸带和海涂开发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9—22日在云南腾冲举行。来自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西、河北等省海洋与渔业(厅)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海水黄色物质荧光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海水黄色物质,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9月1-2日,利用荧光测量法,现场测量了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相对强度,首次获得了我国海区黄色物质分布数据。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强度主要分布特征为: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强度高度区分布在沿岸,尤其在河口附近;湾口次之;湾中部区域再次之,湾口外侧最小;胶州湾黄色物质垂直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与胶州湾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尤其与沿岸径流有关,因此,初步认定胶州湾黄色物质为陆源物质,由沿岸径流携带入海湾。  相似文献   
10.
黄、东海海洋黄色物质的卫星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黄、东海海域卫星离水辐射率黄色物质反演模式, 并利用2003年4月15日SeaWIFS卫星获得的黄、东海海域离水辐射率(Lw)数据反演给出了黄海中部—东海南部(北起33°52′N, 南到22°00′N; 西起122°36′E, 东止125°28′E)海域的黄色物质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 研究区给出的黄、东海海域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在0.003—0.13m-1范围内, 与大西洋北海测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比较接近, 但明显低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 更低于世界各地沿海海湾。平均而言, 比在太平洋点测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值高约80%, 达0.09m-1左右。在水平分布上, 黄海海域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东海海域, 沿岸水域明显高于远海水域。受长江水系和黄海环流以及沿岸排污等要素的影响, 在长江口以外和黄海中、南部水域及其沿岸附近有明显的高吸收系数值聚集区。同时发现, 在黄海西部沿岸, 由于有较高反射率的高泥沙含量的影响, 对该区黄色物质的反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在苏北沿岸和长江口水域尤其如此。而在韩国、日本西海岸、浙江及福建沿岸水域则比较正常的给出了黄色物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