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4—2006年ACE、WIND卫星观测的太阳风数据和相应时期反映磁暴大小的Dst指数,针对200个不同级别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与磁暴D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Dst指数时间序列比借助于Chao Model计算出的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的时间序列延迟了约3h。经修正时间延迟后,对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与磁暴D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超级磁暴时,二者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大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4;中等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47。此外,用最小二乘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级别磁暴时的R0-Dst关系图。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1年8月19日至9月12日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温、盐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8、9月份的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特征和分布状况。在垂直方向上将南海北部水团划分为5类:近岸混合水团、南海表层水团、南海次表层水团、南海中层水团和南海深层水团,并对南海各个水团的分布,温、盐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夏季有黑潮水入侵南海,入侵范围止于119°E。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反演的地转流场发现,流场内部有多个中尺度涡,主要包括东沙群岛东侧和吕宋海峡东侧的反气旋涡,以及东沙群岛南端的气旋涡,说明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环流具有显著的多涡结构,并且该多涡结构对水团的垂向分布及黑潮入侵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871-2008年SODA资料和月平均的Levitus资料计算了南海混合层深度(MLD)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资料分析表明:季风通过流场调整对南海MLD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南海MLD的距平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南海南部MLD的距平变化趋势和北部的有显著差异,特别在1955年后北部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南部呈上升趋势,二者的显著周期北部为2-3年,南部与整个区域平均的基本相似有2-6年的显著周期.SOI指数对滞后的南海各个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EOF分析表明第一模态整体呈单极型最大变率分布在南海南部,由南往北逐渐减小显著周期2-3年变化为主;第二模态呈偶极子型,显著周期以2-5年变化为主.回归分析表明南海南部深水区域呈现增深的趋势,而吕宋海峡至南海北部陆架区呈变浅趋势,滑动t检验表明南海MLD有6个显著的突变年份.  相似文献   
4.
基于浅水波方程组建立一维溃坝流模型,并给出数值模拟结果.其中,空间离散采用HWENO(Hermit 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格式,时间离散采用四步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Runge-Kutta模拟堤坝溃决时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较采用WENO格式所得数值解更精确-同时,相比WENO格式的相应算法,该算法解决一维溃坝流问题能更有效地减弱振荡,对间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06年ACE、WIND卫星观测的太阳风数据和相应时期反映磁暴大小的〖WTB1X〗D〖WTB1〗st指数,针对200个不同级别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0与磁暴D〖WTB1〗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WTB1X〗D〖WTB1〗st指数时间序列比借助于Chao Model计算出的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WTB1〗0的时间序列延迟了约3 h。经修正时间延迟后,对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0与磁暴D〖WTB1〗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超级磁暴时,二者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大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4;中等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47。此外,用最小二乘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级别磁暴时的〖WTB1X〗R0 D〖WTB1〗st关系图。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被测目标运动要素计算精度,提出了采用 PSO-BP 神经网络算法作为运动要素解算的方程。 该算法将粒子群算法作为 BP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提高 BP 网络的全局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将观测到的运动目标参数作为 PSO-BP 神经网络的输入,并将运动目标的方位作为主要输出量,将运动目标的方位值与误差期望值进行比较并作为 PSO 的输入修改 BP 网络权值,进而得到高精度 BP 神经网络。 对该算法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运动目标运动要素解算,尤其是运动方位的解算器精度可以达到 0. 128°,提高了运动要素解算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SODA,相比Levitus资料而言CORA资料温度盐度的均方根误差随深度的变化皆小于SODA。 CORA与SODA资料相比,两者前3个模态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CO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结果表明,CORA资料能很好的刻画中国近海SST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黑潮流经区域SST的局地变化特征。季节EOF第二模态显示的是SST对由风引起的潜热释放的响应特征。第三模态刻画了冬夏转换季的分布特征,主要揭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锋面特征。SST年际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区域平均的南海SSTA与Nino指数的吻合程度CORA优于SODA。  相似文献   
8.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两个模态,其空间型主要体现了南海环流冬季和夏季的特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Nio3.4_NDJ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南海环流在1986—2008年间ElNio年份的异常流场和异常流函数场,证明了MV-EOF分解后得到的联合时间系数所反映各阶段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与ElNio事件有相关性,即在8月[0],南海南部异常流函数场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南海夏季环流被增强,且ElNio事件时间尺度越长,北部的气旋式异常流场的影响范围就越大;在12月[0],南海除了东南部外,其余整个海区异常流函数场主要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冬季环流被减弱;在8月[+1],南海夏季流场强度都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9.
以概念格为工具,讨论数据扩展引起的相容性问题.将数据作为概念格中的对象,在给定数据基本集并假设数据特征一定的条件下,考虑数据扩展相容性问题,解决了数据扩展的相容性判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定定理.目的是使在特征一定的情况下,数据对象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基于复相关测频原理的多普勒测速算法,针对该算法受信噪比影响较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遍历噪声修正的测速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能减弱噪声对测速精度的影响,尤其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多普勒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