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晔  王建萍 《热带地理》2000,20(2):130-133
从地貌、气候及湖泊盆地等霜素入手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自然构件;从民族的构成、分布民族的族源、迁徙、演变,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在该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等三方面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人文构件。提出“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交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文化耦合体”。该耦合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本区自然环境分异、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过程。对该  相似文献   
2.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3.
匈牙利的应用地貌研究向来有两个目的:1.关于对自然环境中起制约作用的地貌之重要性的研究;关于地貌对土地利用之影响方面的研究。上述两方面的研究均已被介绍到个别地区的专题论述和应用地貌图中;2.对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非稳定性和动力不平衡效应的研究而今已成为地貌学的前沿。最近以来,技术经济活动和现时生产建设总是引起局部地貌的不平衡,并产生着巨大,持续的破坏。然而,为了保持地貌平衡和维持建设的安全运转,则必须增加投资。为开展土地合理利用和规划,就必须进行地貌分析和评价,因而产生了多种环境地貌图。下面就是对这些图和相应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第44届联合国大会规定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二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今年国际减灾日为10月9日,主题是“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亲自布置于10月9日——11月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减灾宣传月活动。继此系列活动之后,根据赵廷光副省长的指示精神,由省科协、省灾害防御协会牵头,于12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1992年度自然灾害预测及对策研讨会》。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及代表近100人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水土流失态势、分区与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分区是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对比了1987年和1999年全省和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态势及其各侵蚀强度面积所占百分比,再以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貌、植被覆盖特点和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及所在区域农业人口密度,把全省分为7个水土流失自然区,并对每个自然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趋势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人地相关的思想,对河洛地区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1992年11月3日,由云南省科委主持,邀请云南省计委、云大数学系、水利部门和中科院成都山地与环境所等单位的省内外专家,对云南省地理研究滑坡泥石流室唐川主持完成的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泥石流动力堆积模拟实验和危险范围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目前,美国的同类研究多集中于古沉积扇的结构、构造、古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对比研究,以及通  相似文献   
9.
运用3S技术和不同水蚀区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对金沙江流域龙川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量和需要治理的面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旱年1998年土壤流失总量为840069.19t,流失总面积为2293.7841km2;涝年1999年土壤流失总量为8690182.6t,流失总面积为2293.7841km2;1999年和1998年强度、重度和剧烈以上流失面积分别达85%和66.8%,该项指标1999年明显强于1998年.②从流失面积来看,1999年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35.2%,而1998年只占26%.③1988年和1999年防治强度分级中急需治理和需要治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7%和14.63%.④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说明该方法对西南红壤季风区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与分析具有准确、实用和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季风气候地貌研究--以中国东部湿热季风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晔 《热带地理》1998,18(1):80-84
通过分析气候地貌学的国际国内现状,给出了气候地貌学的定义,并主伙中国特色的气候地貌学是季风气候地貌学,最后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湿热季风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