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μm. 珊瑚△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14C出现低值. 珊瑚△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2.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3.
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珠江三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水体中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碳同位察的组成、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可以根据,C3、C4植物及悬浮物的δ^13C值区分不同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以草地、农田为主,C4植物影响较大;北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森林覆盖区,同位素组成受C3植物影响较大;西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同位察组成介于其间,同时受C3、C4植物影响,颗粒有机碳部分来源于森林覆盖土壤,部分来源于草地和农田。  相似文献   
4.
丘陵草坡土壤10Be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集水区土壤剖面为对象, 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大气成因10Be测定, 对基岩以及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就地(in-situ)宇宙成因10Be测定. 基于土壤层大气成因10Be测定, 参考土壤层底界14C表观年龄, 估算出草坡地区3800年以来大约有34%的成土物质被侵蚀掉; 基于风化岩石间隙土大气成因10Be测定, 估算得到基岩之上90 cm厚的风化岩石层至少经历了1.36 Ma, 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26×10-4 cm/a. 表面风化岩石和基岩就地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10.7×104 atoms/g和 8.31×104 atoms/g, 据此估算得到: 土壤生成速率为8.8×10-4 cm/a; 表层风化岩石以及基岩宇宙射线暴露时间分别约为7.2×104和2.3×105a. 土壤生成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自然地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5.
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西江下游的马口水文站对径流进行了4个季节的有机碳采样分析。研究表明,西江径流有机碳的断面构成在各个季节均较为一致;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有机碳和悬浮物含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增加,悬浮物的有机碳含量呈对数趋势降低。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为10.18×106gC/km2·yr.,是全球外流域有机碳侵蚀通量的2~3倍,其中以颗粒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主,达到8.30×106gC/km2·yr.,溶解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1.88×106gC/km2·yr.。反映了流域内较强的机械剥蚀过程,这与西江流域典型的季风气候、较大的地形高差,以及农业耕作历史长久、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10)Be、~(36)Cl是宇宙射线与大气成份进行散裂核反应的产物。它们在大气圈停留1—2年,然后通过降水沉降至地表。~(10)Be半衰期1.5×10~6a,~(36)Cl半衰期0.301×10~6a,均属纯β放射体,在自然界含量极低,传统的衰变测量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地球科学中高分辨研究的需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的加速器质谱技术使这两核素的测量灵敏度提高了五个数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洛川晚更新世黄土剖面116个样品进行了10Be、磁化率测定。引入磁性物质通量概念,建立了10Be-磁化率模型。磁性物质通量由降尘和就地成壤两组分组成。10Be通量由降水和降尘两部分组成。通过与纯降尘10Be通量比较,定量估算了磁化率中的降尘和成埃两组分贡献,后者在古土壤层最高可达80%,而在黄土高堆积期则可忽略不计。成壤磁性物质通量与古降水率线性相关。求得洛川区域S0、L1和S1三时期年平均降水量分别约为600、310和540mm。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四会地下古森林沉积剖面总有机碳及细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晚全新世4.5~0.6ka BP期间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4.5—0.6ka BP期间,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C3植被.古森林在4ka BP左右于湿地环境中开始发育,在3ka BP左右与湿地同时消失,表明在3ka BP左右该地区的气候可能发生过急剧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3.5-3ka BP期间,该地区大气CO2浓度上升,气候有变暖的趋势;3~1.2ka BP期间的地层^14C年代呈现大的跨度,这可能与新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抬升并遭到强烈剥蚀有关.在1.2~0.6ka BP期间,该地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植被的生物量日渐减少.古森林的消失可能与在3ka BP左右研究区域气候变干有关,热带辐合带的南移可能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In this work INAA has been performed on some leached samples of Early Proterozoic gneissic biotite granite and augen gneiss from the Nei Monggol earth‘s axis for the contents of REE and some other trace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wo sorts of rocks and their leaching solutions and dregs have the same REE patterns.  相似文献   
10.
陨石是一种天然的多相矿物体系,其主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陨硫铁、锥纹石等都是含铁矿物。穆斯鲍尔效应方法,对于非破坏性探测铁原子在各矿物相中的分布和存在的价态等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1964年,S.S.汉恩(Hanna)和E.L.斯普雷克尔-西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