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漫反射光谱(DRS)的铁氧化物定量分析已用于北方黄土的研究,而在南方黄土中的适用性尚不清楚。本文选取江西九江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连二亚硫酸钠(CBD)方法去除其中的游离铁,以此为基体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标样的铁氧化物含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校准方程。经检验,校准方程应用于未经CBD处理的剖面天然样品时,获得的赤铁矿含量较准,而针铁矿含量不准。原因可能在于:(1)混合体系中,赤铁矿与针铁矿互为基体,赤铁矿对针铁矿的干扰远大于针铁矿对赤铁矿的影响,这种差异在南方地区尤为明显;(2)CBD处理不能完全清除南方黄土中的针铁矿,可能与样品中含有部分结晶较好、粒度较粗的针铁矿有关,这也增加了针铁矿定量分析的不准确性;(3)铝的同晶替代现象对南方黄土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受晶格结构等影响,针铁矿的铝替代量比赤铁矿更大,可能对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也更大。因而在南方黄土中,基于DRS的铁氧化物定量分析方法对于赤铁矿是适用和有效的,对于针铁矿的应用则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黄河南徙、海平面变化与江苏中部的海岸线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史书记载,黄河的南决侵淮始于汉。1128年以来,从黄河决口点到徐州之间的泛滥冲决河道主要有三支,1351年之后河道较固定地走对人泗(亦称贾鲁河)入淮的流路。此时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多在豫东、鲁西南、皖北及徐州一带的河湖洼地中淤积。1494年刘大复筑大行堤阻断黄河北支后,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形成北流全绝、全流入淮的格局。1616年黄河决口河道全流出九里山南-小浮桥东出会运。清代又在淮阴-云梯关间两岸修筑岸堤,使黄河全流入海。黄河所携带的巨量泥沙除小部分在下游近河口段两侧形成决口扇外,大部分被携入海,导致河口…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共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并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另外,在镇江下蜀黄土磁化率测量中还发现,地下水的浸泡对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新近纪砂砾层的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地区分布着一套新近纪的松散砂砾沉积,曾被统称为雨花台砾石层。依据岩性、层序、沉积构造等特征,我们解译了4个地点砂砾层的沉积环境。研究发现,洞玄观组的沉积环境类似于曲流河沉积,六合组类似于砂质辫状河沉积,雨花台组则属于砾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环境的不同印证了前人的观点,即这些砂砾层是不同时期形成。古流向显示,从中新世到更新世早期本区的流域格局与目前的大体一致。而河流沉积环境的演化,却指示河道的坡降具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全球海平面不断下降导致侵蚀基准面降低所引起的,而差异性的构造运动似乎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的地貌标志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的地貌标志及其指示意义要给子重新认识。大陆东侧沿海地带在白垩纪至早第三纪时期是复杂高峻的山系,它们被雁行排列的裂谷分隔,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不等量水平扩张和沉降或倾斜沉降。大陆东侧的海岸,从总体上来说是构造下沉港湾海岸。钱塘江口以北,从边缘海到太行山东麓的新构造运动反映了欧亚板块东部扩张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运动特征。台湾岛由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而强烈上升。但台湾海峡为强烈裂陷,华南沿海是倾斜沉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黄旗海不同粒级湖泊沉积物Rb、Sr组成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b and Sr in sed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from profile H3 on the northern lacustrine bottomland 13 m above the Huangqihai Lake surface in 1986,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cord of palaeolake stand st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winter monsoon change.First,these samples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i.e.,total sediments,77-20μm and〈20μm. Second,the chemical elements-Rb and Sr-of the grain size separa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Then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s of these samples are measured using VP-320 mode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strument,respectively.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 is measured using Kappabridge KLY-3 mode instrument made in Czech AGICO Company.The results showed the elements and the ratios varied regularly with the grain size.But 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sediments〈20μm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Therefore,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fraction〈20 μm from the lake sediments reflecte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eathering in the deposition sites.It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summer monsoon-induced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fluctu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盆地东部的洞沟剖面出露一套以湖相为主的地层,其顶部覆盖了末次间冰期古土壤与末次冰期黄土。测量了该剖面的光谱光度和磁化率,结果显示,亮度(L*)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色度a*、色度b*相反,即低亮度值对应高色度值。砂层的亮度值相对低,而质量磁化率高。亮度记录可以与洛川黄土剖面的磁化率记录对比,即亮度低值段可与磁化率高值段对比,这可能源于两者都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对比后获得了30个时间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沟剖面测量参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各参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主要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这显示泥河湾古湖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黄旗海不同粒级湖泊沉积物Rb、Sr组成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全样、77μm-20μm和小于20μm三个不同粒级Rb、Sr含量和磁化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小于20μm粒级成分的Rb、Sr含量和Rb/Sr值变化阶段明显.Rb/Sr值与磁化率分布曲线十分吻合,因此,小于20μm粒级成分的Rb/Sr值与磁化率包含更加真实的古气候环境信息。Rb/Sr值反映了风化的强度,因而可以作为指示夏季风环流强度的代用指标。黄旗海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Rb、Sr元素含量和Rb/Sr值以及磁化率值波动特征具有深刻的环境演变背景.由此揭示的环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新世气候千百年尺度的波动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describes valley bottom trough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infers the geomorphologic development of troughs.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trough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deep troughs on the Three Gorges valley bottom are formed by river downcutting along the structural zones o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at about 40-30 ka BP. (2) When river downcutting occurred in the river bed of Changjiang, the jets current (particularly eddy curren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ebbles ground and eroded the valley bottom, resulting in trough formation and deepening. Meanwhile, water currents with gravels and pebbles eroded the bank and the left wall of No.76 trough as well as the right wall of No.77 trough by striking, scour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inding. (3) The depth of the troug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intensity of the water current and the consistency of bedrock against erosion, and is not controlled hv the altihlde of the sea level as the base level of erosion.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长江三峡两个基岩深槽沉积岩砾的岩性组成与粒度特征,深槽底部的砾石成分以深槽基岩崩落蚀余物质为主,深槽的中上部则以长江底流搬运沉积物为主。14C测年数据显示,深槽的发育在3.5万年以前,以侵蚀深切为主,没有留下蚀余堆积;3.5万年以后,仍以侵蚀为主,但已有蚀余为主的岩块堆积;大约2.4万年以来,逐渐有缓慢的冲积砾石堆积;至葛洲坝建成以后,该地发育了比较稳定的冲积砾石层和砂层。看来大约35kaB.P.前后,该地水动力强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与施雅风等关于3~4万年前长江上游多雨期研究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