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京九、宁西、漯阜铁路及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小浪底水库、南水北调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河南省的开工建设,有利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我省大部分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资料陈旧、破损、残缺,加上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使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难以保持图、数、实地三者一致,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非常有必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手段,对我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度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根据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4类,其特点如下:(1)泥晶-粉晶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小、晶形差,有序度在4类中最低(0.73);Na、K、Sr含量在4类中最高;δ13C值及Z值较高,分别为-0.94‰、122.3;Fe、Mn含量较低;阴极发光为亮桔红色;常呈纹层状,具暴露及成化标志.这些特征表明其结晶较快,形成环境蒸发强烈、盐度较高、氧化性较强,是在萨布哈环境中由浓缩海水发生白云石化所形成.(2)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小,晶形较好,有序度较高(0.85);藻纹层基本保留了其原始微细结构;Na、K、Sr含量较低:δC值在4类中最高,平均为-0.50‰;含有较多黄铁矿.这些特征说明其可能形成于成岩作用的稍早期阶段且其成因与藻类活动密切相关,成岩环境盐度较低,可能是在藻类作用下,由富藻层浓集的镁与残留海水在浅埋藏环境中共同作用所形成.(3)雾心亮边白云岩,白云石普遍具雾心亮边结构,雾心含少量包裹体及灰质残余,亮边则少见或无;阴极发光下,雾心发亮桔黄色光,亮边发光暗或不发光;局部见此类白云石;呈星散状分布于亮晶颗粒灰岩或泥晶灰岩中;白云石晶体较大,晶形较好.此类白云岩的δ13C及Z值在4类中最低,K、Na、Sr、Fe含量相对较低,Mn含量最高;有序度较高,均值为0.83.这些特征表明此类白云岩中白云石的雾心可能是在早期浅埋藏环境中,由富镁孔隙水交代周围灰质所形成;亮边则形成于埋藏较深的环境,其所需镁可能来源于粘土矿物的转化.(4)重结晶白云岩:白云石晶体粗大且污浊,接触紧密;局部见白云石晶体具环带结构,局部见颗粒幻影结构;阴极发光较暗;Fe含量在4类中最高,Mn含量较高;有序度最高,平均为0.95;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10.2℃.这些特征表明其可能是在还原性较强的深埋藏环境中,由早期形成的白云岩经较强的重结晶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缢蛏卵子发生过程细胞学和超微结构的特征。在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着核质外排小体和大量的核糖体。在卵黄发生期,卵质中可见发达的内质网、环孔瓣状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及高尔基体等;卵核上有核膜泡和核膜小管的结构,并可观察到核孔数目大量增加。文中讨论了上述几种结构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道克敏 《海洋与湖沼》1986,17(4):339-350
本文提出的“射线参数法”,可由多道地震记录谱直接估算层速度或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与现今广泛使用的基于DIX公式的叠加速度谱和近几年发展的τ-p图谱相比较,该法可用于广角反射和(或)折射资料,而且信噪比很高。射线参数法系依据Bullen的时距曲线参数方程,通过对射线参数p的微商式作迭代,实现了用计算机作自动反演,并用此法对大西洋中脊侧翼IPOD 396钻孔附近一沉积池的反射资料进行了估算,得出了沉积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为1.9s~(-1),相应基底反射的相似度值高达0.38。  相似文献   
5.
冰层厚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中的电阻、电容、温度物理参数与被检测冰表面以上的空气层或冰下水层的电阻、电容、温度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在数值上比较明显。基于这一特点,笔者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物理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接触式检测的新思路,对含有导电杂质的冰、冰-水混合物、水、空气的电阻、电容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得到冰的弱导电性质和冰与水的电容区间单调特性,据此提出了冰层厚度传感器结构及其冰厚检测原理,介绍了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主要白云岩类型及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照结构和特殊构造两大分类依据,文中将研究区白云岩归为6大类,即泥-粉晶白云岩(又按含膏与否进一步分为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和不含膏泥-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每类白云岩都可以其独具特色的晶体结构和/或沉积构造与其他类型相区分。在这些白云岩中发育的孔隙类型主要有6种,即窗格孔、铸模孔、晶间孔、溶孔、角砾孔及砾间溶孔和缝合线孔,其中除窗格孔为原生孔隙外,其余均属次生孔隙。就其储集意义而言,以溶孔和晶间孔最为重要,次为角砾孔及砾间溶孔,而铸模孔和窗格孔的储集意义相对次要。缝合线孔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可改善储集岩的渗透性,二是与斑状白云岩配合还可能构成有效储集岩。  相似文献   
7.
在颍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灌注35号墩-1桩基时,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浇注中断,桩基检测时发现缺陷,采用旋喷压浆技术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对采用旋喷压浆处理桩基缺陷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镇体系建设是当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松溪县域城镇现状的调查,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职能结构3个方面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松溪县“十一五”期间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空中水汽分布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58-1997年月平均NCEP比湿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的垂直分布结构非常相似,850hPa以上的水汽分布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5-10月水汽含量主要集中在500hPa以下,其中7月的空中水汽含量最丰沛。水汽含量随高度减少,从季节变化来分析,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40a的水汽年代际变化表明,夏季空中水汽含量呈现线性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明显;冬季比湿呈线性上升趋势,1月和7月比湿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呈反位相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气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13万km^2,目前,盆地内已发现25个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和腹部的陆梁隆起、盆地东部和南缘。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1,Pz),其次为侏罗系(J1—2);产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多套断裂体系,并与多个储盖组合相匹配构成了多套含油气层。勘探结果表明,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94%左右)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其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浅层储层运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发现的构造油气藏的分布绝大多数都与断裂有关,平面上,主要油气聚集带都沿断裂带分布,纵向上“断裂通到那里,油气就走到那里”,表明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活动有密切关系,断裂的开启性(通道)与封闭性(遮挡)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机理,对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