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4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住宅用地超过规定部分的土地该不该实行有偿使用?这是当前的一个敏感话题。过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少地区按照原国家土地局关于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的试点经验和国务院1990年4号文件精神,对农宅建设中超过法定部分的用地,由当地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收取一定的土地使用费,并初步形成了制度。但到1993年时,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从上到下对这项收费一刀砍掉了。这项收费到底该不该取消,一时之间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砍是错误的,砍不利于耕地保护,不符合市场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照顾了违反规定的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多数遵纪守法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认为,农村乱收费太多,农民负担过重,减轻农民负担是大局。河北曲周县小第八村的村民认为,对农民房宅用地超过法定部分的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不属于乱收费,并按承包地标准收取土地承包费。这种做法是否可行?是否与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相悖。本刊将他们的做法刊出,供大家参考。——编 者  相似文献   
2.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殿廷  葛岳静 《热带地理》1997,17(1):95-100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是当前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领域,应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围绕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和人地协调发展主线选择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内容,采用物质能量守恒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人地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1):22-24
“地理2”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地理课程。“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主,且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类活动——人类的自身生产和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人口需要而进行的人类活动对“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地作用机制。这一作用机制一方面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威胁,但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生态生产,实现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的生态化,改进人类活动,也可优化“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保护“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克东 《热带地理》2001,21(1):64-96
阐述曹廷藩教授长期坚持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从50年代起即开始探索,通过全国不同观点学者的热烈讨论,至90年代获得巨大进展的整个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群文化和环境生态特质,概括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人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分析,预测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变化趋势.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优化的特殊性及要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集内河、界河、国际河流为一体的河流。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涉及云南西部 7个地州39个县市。复杂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种气候带,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特征;域内94%为山区;占流域人口83%的民族(18个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立体分布在山区,土地资源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同民族土地利用习俗,使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一个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寻求一条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寻求均等发展机会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关键。
    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新技术,典型地区启用了快速农村评估(PRA,RapidRuralAppraise)方法,对流域1990年、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时空动态叠合研究、森林土地时空动态的整体演变研究以及变化动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利用人地系统演变和流域发展的关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创琳 《地学前缘》2003,10(4):629-635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_DR_DE_DE_DE_DS_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而调控的重中之重应是人的意识建设,优化调控的目标点是追求和谐发展至上的目标。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在于模拟“人圈”与“地圈”的最佳距离,优化调控的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区、发生区、支持区和作用区,各功能区相互竞争的结果形成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协调优化和调控区域人地系统,不仅包括人地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发展的动态协调与优化,而且包括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只有同时实现了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产业组织协调和空间组织协调,消除了区域盲目竞争与区域冲突,才能实现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行为对空间区位的合理占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共生。  相似文献   
9.
沙区绿洲人地系统演进探讨——以民勤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它通过人地系统中人与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各种方式和强度作用于人类。人地系统有其运行规律和演进机制,要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促进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其人的地系统的动态演进机制。通过分析民勤盆地人地系统的演进过程,提出了人地系统演进的机制和驱动力,从而为更好地调控沙区绿洲人地系统的演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井研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总人口42万,幅员面积840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县.近年来,针对全县耕地总量小、质量差,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生态型土地整理工作,着力在开发资源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解决人地矛盾和建设用地矛盾,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