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大都市区规划体系评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探讨了国外大都市区在规划编制中的一些最新做法和特点,包括规划负责机构、规划组织体系、规划编制大纲三个方面,并介绍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近畿圈规划的特点。由于各国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和大都市区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国外大都市区的规划呈现不同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初到诺城的时候,在一个懒散的7月,空气中都散着夏日的明媚气味和绿色植物发出的新鲜草味。蓝得有些透明的天,带着小的白云,天空矮矮地,就挂在唾手可得的地方。道路两旁的红色砖房陷在路色的大树里,成了路边趣味盎然的风景。就在那样的光景里,在那样和煦的微风和不算燥热的温度当中,诺城用那种泰然自若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或者故人。  相似文献   
3.
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重视创意产业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内容和定义的国家。伦敦作为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过程中,善于吸收历次产业革命成果,善于在产业经济、城市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始终处于大城市发展的前列,并被称为世界创意之都。因此,研究伦敦创意产业对探讨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7,(4):47-48
数以万亿计的英镑、欧元、美元和日元在这里汇集、转移,不同国籍的金融人才向这里涌来、立足。伦敦,这个名列美国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近年来表现抢眼,大有挑战纽约坐上“头把交椅”的势头。虽然常住人口不足1万,面积仅1平方英里(约合2.6平方公里),但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大区中心的伦敦城却是全球金融要地。人们习惯地称它为“伦敦金融城”。  相似文献   
5.
6.
《地理教学》2005,(8):F0003-F0003,45
在常人的印象中,狐狸这种野生动物应该生活在荒山莽原,至多也应该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它们与人无争,无忧无虑地在“广阔天地”觅食、休憩、繁衍子孙。  相似文献   
7.
迈向新千年     
郝敏敏 《地图》2012,(4):62-71
战争的不列颠保卫战 过去、现在、未来,会有很多个7天,平淡的、不凡的、愁苦的、振奋的、焦灼的、甜蜜的……但甚少有7天时光是这样的——千钧一发、举国悲愤、死战到底,逆转乾坤。 1940年9月7日至9月14日,希特勒发出“把英国城市夷为平地”的命令,史无前例地对英国首都伦敦实施连番轰炸,大规模空袭。这是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空军主帅戈林早就幻想过的作战计划:伦敦这座城市是这么拥挤,一把火便可烧毁全城,空袭不用炸弹,用燃烧弹在伦敦各区播下火种,就可以让这座城市葬身火海。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1,(23):58-59
英国土木工程师说,伦敦地标建筑大本钟正加速倾斜,倾斜程度肉眼可辨。  相似文献   
9.
《地图》2019,(3):12-13
插图画家Livi Gosling,与伦敦一家美食网站的创建者兼美食作家Rona M Symington一起工作,并为这家网站绘制了一系列与美食相关的地图插图。这些插图多采用墨水和水粉绘制,为人们提供包含伦敦独立食品商店、食品市场、食品生产商等信息在内的地图指南。  相似文献   
10.
西瓦 《海洋世界》2016,(4):74-77
正海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其自身的循环、运转以及与大气、陆地等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确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然而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向海洋过量倾废,超过海水自净能力极限,将会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生物资源受到重大损失,也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随着人类人口的急剧增加、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不论从数量和种类上来说,都越来越多,给海洋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拥有洁净的海洋及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就绝不能把大海视作天然的"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