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3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测绘学   1515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3074篇
海洋学   942篇
天文学   326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42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南海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200万km^2,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应从强化“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 ,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 ,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 )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 ,通过对 1 6个γ噪blazar天体 (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 )自 1 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 ,短时标光变 (小时量级 )是GeV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 ,光变幅度通常可达 0 .6mag/h ,对PKS 1 51 0 -0 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 2个星等 ,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 ,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 ;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 ,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 ,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 ;(二 )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 ,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 ,得到了 1ES 2 3 44 + 51 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 ,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 (即FWHM变大 ) ,对象变暗 ,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 ;(三 )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 ,αxox=αox-αx 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 ,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 ,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etal.( 1 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  相似文献   
3.
1 INTRODUCTION Blazars, including BL Lac objects, highly polarized and optically violently variable quasars,and flat-spectrum radio quasars (FSRQ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variable non-thermalemission which dominat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from radio to y-ray bands. The mechanism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broadband emission is synchrotron radiation followed by in-verse Compton (IC) scattering at higher energies (e.g. Blandford & Konigl 1979). Relativisticbeaming of a jet…  相似文献   
4.
邱林友 《地质实验室》1992,8(5):267-268
SCN^-的测定大都采用分光光度法[1,2]。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痕量SCN^-的方法,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6.
1Introduction Therearefourradiumisotopesinnature,ofwhich224Ra,226Raand228Rahavebeenwidelyinvestigated inmarineresearch,butthespecificactivityof223Rais toolowtobemeasured,therefore,itsapplicationsarelimited(Moore,1969;Broeckeretal.,1976;KuandLin,1976;Nozak…  相似文献   
7.
An improved Solar Radio Spectrometer working at 1.10-2.06 GHz with much improved spectr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by 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and Hebei Semiconductor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on an old spectrometer at 1-2 GHz. The new spectrometer has a spectral resolution of 4 MHz and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5ms, with an instantaneous detectable range from 0.02 to 10 times of the quiet Sun flux. It can measure both left and right circular polarization with an accuracy of 10% in degree of polarization. Som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that could not be recorded by the old spectrometer at 1-2 GHz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钧涛  李宗云 《天文学报》1996,37(3):235-242
本文提出了激变变星0623十71的4个时间分辨光谱,覆盖轨道周期的73%.其中的3个谱清楚地显示了各种光谱特征随轨道运动的变化,在流量、能谱以及谱线轮廓方面的这种变化正是对一个倾角不太大的激变变星所期望的.然而另一个曝光对分钟的谱,流量和视向速度与预期的相比都太大,很难加以解释,可能它是一次象AEAqr中观测到的跃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色球Hα单色光序列照相资料,Hα光谱扫描资料,黑子精细结构照相资料和日面纵向磁场观测资料,分析了1989年1月18日WLF所在活动区NOAA/USAF:5312的磁场结构,黑子结构及该WLF的演化特征,求出了视向速度场,并以理论计算的Hα谱线轮廓作为诊断工具,探讨了该WLF可能的能量传输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