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1,30(6):1157-1158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
言論     
《西部资源》2011,(4):46-46
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做对两件事:一是找对单位、找对上司;二是找对妻子或丈夫。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日落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lvjibing微博股指的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均会增加居民急性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系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来唐玉恩同志主持设计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逸夫楼等十一项大中型公共建筑和高校建筑,其中有九项获得了十六个奖项。尤其是上海图书馆设计创作立面造型新颖典雅,内部布局开放而紧凑,流线清晰便捷,对体现时代精神及上海城市文化特色作了积极探索,以富文化内涵的形象立足于上海城市环境之中,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好评和称赞,国际图联前任主席舒茨先生评价其设计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参观过上海图书馆后在自传中称道,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13):62-63
当海啸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东西能阻挡。但是从牛顿时期就开始的水波研究,最近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复旦大学昨天宣布,由该校先进材料实验室胡新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他的合作者研究发现,一个由低频共振器排成的周期阵列能够完全阻挡住水波,这一阻挡的过程转化为电能,即便是海啸也可能变成发电的能源。这项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刊物、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决报》上。  相似文献   
5.
夏熹 《中国测绘》2005,(4):16-16
5月10日,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了“文化地图:数字中国、数字东亚”国际会议。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1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美、英、加、德、日、法、俄、意等外国及中国港台代表有70余人。为期三天的会议上,近会者就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文化地图、城市GIS研究等多项专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提出了他的看法。今刊出本文,以引起大家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21-22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民族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刘祥学教授主持,院长周长山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全国各地20多位专家出席了  相似文献   
8.
正"近三年,我们差不多是以每天一座的速度在建造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这场博物馆建设热潮才刚刚开始。复旦大学教授陆建松透露,按照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末,全国博物馆数量将要达到4500座左右,到2020年实现博物馆数量增长翻一番的目标。繁荣背后,隐忧暗伏。多位建筑界和文博界的专家表示,博物馆建筑的大而无当、专业人才短缺和经营机制的短板,正威胁着中国博物馆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一流,管理二流,人才三流",正是中国许多博物馆的现实写照。陆建松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博物  相似文献   
9.
科技界一直认为砂轮磨床是欧洲人于公元1850年发明的。2006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柳志青、复旦大学陈宏京、南京大学徐士进等教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博物馆考察跨湖桥化遗址出土物。“柳志青对一块经打磨的石英砂岩发生浓厚兴趣。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磨床,揭示了人类工业的起源”(浙江日报2005年11月30日头版)。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2,31(6):1162-1162
2012年6月3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地所")建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各级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历史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及史地所的师生共15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