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丽梅 《浙江地质》2010,(10):62-62
临海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中国西兰花之乡。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日:“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日前,《临海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宜居城市专家研究组在我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898 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昂贵代价的反思。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宜居城市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 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重点回顾了宜居城市概念、内涵等研究内容,集中讨论了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构成和内涵,并指出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根据信息金字塔原理和统计学原理设计了一个由5组指标构成的能反映各项人居环境要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城市宜居性进行初步研究。基于ACSI模型建立宜居环境满意度模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居住小区进行调查,从而进行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测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对宜居满意度的最主要因子是环境感知;居民对居住环境满意度最高的是生态环境,满意度最低的为人文环境。对大连建设宜居城市提出了加强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重视社区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张文忠 《地理科学》2007,27(1):17-23
宜居城市”已经引起了政府、媒体和学者极大的关注,但主要集中在概念层面上,关于“宜居城市”的倡导或研究不应停留概念的炒作上,应该明确其内涵、量化其评价指标、确定其建设的方向和步骤等。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凸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就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重点对构成居住环境评价的5大指标体系,安全性、环境的健康性、生活的便利性、出行的便捷度、居住的舒适度等具体评价内容、数据获取和方法选择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86-87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简称“ISOCARP”)第47脂国际规划大会在武汉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少阶,湖北省副省长张通,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开幕式上致辞。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宜居城市:世界城市化,应对新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宜居环境综合评价本质上是城市内部包括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等众多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城市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系统,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方法确定。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介绍和比较了各种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权的方法,应用关联矩阵法确定老年人城市宜居环境各亚系统之间,以及亚系统内部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旨在说明关联矩阵法在确定城市结构中各亚系统关联度上具有合理、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具有将客观性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徐为 《中国地名》2011,(7):31-32
“搭乘一路公交车到湿地公园去玩”,在这个春花繁盛、绿树婆娑的季节,已经成为安县的休闲时尚。暖阳下,嬉戏的孩子、浪漫的情侣成了公园里的又一人文主题。绿地边上的休闲长凳,滨河带上的十里长堤,布局合理的文化广场……这些宜居城市的现实图景,曾经在图纸上被我们充分想象,而今竟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平凡。黄昏时分,人们漫步其中,喁喁私语,尽情享受着这份新鲜和惬意。  相似文献   
9.
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居环境宜居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层次,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研究社区的宜居,是对城市 宜居性评价的深入,可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充分考 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6 项二级指标和24 项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 法获得社区宜居度偏好图,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 相结合的方法, 对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 进行初步评价,借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的概念,参考其对社会阶层的分异研究,最后得到社区宜居性分异度指数为 27.6。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整体评价较好, 市内四区存在较大差异;宜居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风景 优美的地区,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剖析环水东湾新城过去发展不理想为起点,分析近年及将来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环水东湾新城发展的新机遇。同时结合环水东湾地区的资源特色和茂名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环水东湾新城的发展策略。认为:①解决环水东湾新城较长时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需要通过产业先行,激活活力;强化地域特色,营造新城魅力和更优的宜居环境;形成旅游开发与城市开发互动格局。②成就服务新城的成长,需要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尤其北部旧城区部分人口与服务设施的南迁和博贺-北山港及临港产业的开发。③增强新城的可进入性,需要梳理茂名三大板块之间、新城与珠三角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