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1986年10—12月和1987年9—11月分别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5°N—6°S,21—3°N)作巨盐核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0°N以北海域大气中巨盐核浓度大于赤道海域。海洋虽是巨盐核的源地,但其浓度却低于沿海和海岛。而高于内陆。无论是内陆,还是海洋和沿海,大气中的巨盐核浓度都与风向风速有关。在陆地和沿海,相对湿度对巨盐核浓度影响较大,而在海洋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1991—09—2318:18左右,云南省昭通市盘河乡头寨沟村发生山体巨型滑坡,约2000万m3。滑体物质由玄武岩组成,具有整体滑落、位能大、速度快之特点。主动滑落之岩块,撞击山头后,变成十分破碎的岩石碎块,并以强大的动能沿着头寨沟沟谷向下游方向流动(呈干燥状态)达2.8km远,直至盘河岸边碎屑物质才停止下来。滑体滑落高差为760m。在头寨沟沟谷中,仅2~3min时间内这场罕见的巨型滑坡——碎屑流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共有216人遇难,7人受伤,掩埋牲畜252头,毁坏民房202间,毁坏耕地20hm。以及大量的森林植被,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据省计委国土办)。此次滑坡引起了强烈的地面震动,昭通地震台接收到震级为3.5级的震波。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地质调查局就收到许多州周边大范围多个分散地点出现新裂缝的有关报告。此前90年代中期,报告的大部分裂缝均是人们所熟悉的类型,即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引发的地裂缝。然而,这些新裂缝大部分被证明具有不同的诱因——富含粘土的土壤或沉积物的干燥或被烘干。通过绘制这些被报道裂缝的地图及观察其航空照片,结果显示,这些“巨型干裂缝(GDC)”要比预先想象的普遍的多,并且比由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广泛的多。通过绘制亚利桑那州这些巨型干裂缝的地图,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了勘测的结果。这篇文章概述了那篇报道。  相似文献   
4.
5.
联合古陆演化周期中超大型含煤及含油气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联合古陆———Pangea的拼合与裂解反映了地球系统内部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根本上改变了浅部圈层的构造和环境。地史上超大型含煤盆地及含油气盆地与Pangea的演化周期密切相关。在石炭纪及二叠纪拼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超大型聚煤盆地;晚侏罗世Pangea开始裂解,出现全球性裂陷作用期,大西洋张开,许多与裂陷有关的大型叠合盆地形成。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十余个与晚侏罗世烃源岩有关的巨型含油气系统。上述情况表明Pangea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对能源资源聚集极为有利的古构造、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
7.
8.
西藏易贡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地质灾害链特征研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位于西藏波密县易贡乡境内的扎木弄沟源头至沟口外的易贡藏布两岸.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6.7~7.0km,其堆积体前缘最大宽度约3.0km,纵向最大长度4.6km,最大厚度近80m,滑坡体表面总面积为8.69km2,体积达3.0×108m3.从山体崩塌开始到滑坡滑动直至停积就位,仅用了约3min,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37~39m/s.在受到巨大撞击和在高速运动中解体的崩塌岩块因其质量大而分布在滑坡体的中后部,滑坡体前缘及两侧是混有大量空气、粉尘和富水的碎屑物质形成的碎屑流堆积.因在运动中主流线与两侧的速度有差异,产生的剪切力以及主流前缘受到原堆积垅的阻挡,使两侧富含高密度气团的碎屑流运动分别出现典型的左旋及右旋的涡流特征.高速碎屑流使滑坡堆积体两侧及前缘普遍受到裹夹着砂、石与水的高密度气团冲击.从滑坡体的主堆积区向前缘和两侧清楚地呈现出密度流差异,并受原始地形影响,表现为不对称的堆积特点.滑坡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气垫效应,在坠落停积后大量气体快速逸出,并伴有喷水冒砂和局部塌陷等现象.该滑坡是受区域性强烈上升、丰富的降水以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由地形条件、地层结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原生结构面及次生裂隙受冻融作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在 超量冰雪融水的诱发下,导致花岗岩体内空隙水压力剧增,引起山体崩塌(一次性崩塌体积达3.0×107m3 ,崩塌岩体垂直下落高度约2580m),尔后激发的具有崩塌-滑坡一体化特征的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的不确定周期与继发性特征完全不同于一些大型的蠕动性滑坡.将这起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及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与历时时间联系起来研究,不难发现该滑坡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超量冰雪融水引发山体崩塌,以山体崩塌激发超高速远程滑坡,又以滑坡体堵塞易贡藏布成湖的方式,导致上游湖水淹没周边大范围农田、茶场、草场、房舍及森林而成灾,尔后通过湖水溃决方式冲毁易贡藏布、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及其两岸的所有桥梁、交通及通信设施,并使其下游沿江地区长达450km范围的居民受害.最终以洪水冲蚀河谷坡脚,造成数百km河谷地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坡脚失稳,致使沿江河两岸的河谷发生崩塌、滑坡,形成浅层牵引式滑坡带等次生地质灾害而告结束.由此认定该滑坡是一个具有明显时间序列、以山体崩塌激发高速远程滑坡为主、有超常危害性的巨型滑坡地质灾害链.  相似文献   
9.
成矿流体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动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成矿流体研究在大规模流体的存在与运移、巨型矿床与流体的关系、成矿流体输运动力学、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及成矿流体分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成矿流体研究在流体的运移路径与成矿预测、超临界流体与金属矿产巨量堆积的关系及成矿流体的计算机模拟等方面走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拉鸡山裂谷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 6 50km ,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 ,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通过作者在拉鸡山多年的野外调查工作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 ,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 ,区内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新生代早更新世 ,拉鸡山巨型断裂带发生左旋走滑运动 ,导致断裂带弧形转折部位强烈崛起 ,形成雄伟高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