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运河畔,文昌阁旁。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便是我家老屋——现在已成为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了。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从北方回到故乡扬州工作。从此,有机会我就常常回到这个"家"看看。几十年来,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总觉着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黄昏时分,晚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洒在老旧的青砖黛瓦的院墙上,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感慨。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21日,我曾到过湘乡市龙洞乡楠香村的谭政学校。 1995年才挂牌,不大,很精致,锁着门。村老年协会的谭少成介绍,谭政在此念了4年蒙学,当时叫七星小学。谭少成曾担任过多年的楠香村支书,是村里为数不多见过将军的人了。  相似文献   
3.
《地球》2009,(5):45-45
李四光纪念馆建于1989年,原址是国家专门为李四光建造的住所。1962年李四光入住此地,这里是他晚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召开重要会议,与地质部、中科院领导商议工作:经常会见地质科研院校和科研队的负责人;听取汇报、解答问题、部署工作,同时也是他接待海外友人的场所。在这里他完威了《地质力学概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等数十篇论著。至1971年4月,李四光在这里走过了人生最后10年。  相似文献   
4.
国绘  朱喆 《地图》2007,(2):80-85
层峦叠嶂在左,烟波画船在右,街两旁是参天的法国梧桐隔着人烟,把五月银子般薄而亮的阳光细细筛下来。从西至东,我正在倒着走这条自古繁华的北山路。  相似文献   
5.
国绘  朱喆 《地图》2007,(3):66-73
如果说我在杭州的寻访记就是一次迷路记,倒也不假.现在,我就无法说出自己身在何处--脚下之路,虽然现在叫做杨公堤,但是:一年前,它还是一条名叫西山路的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500年前,是一条有着"里六桥"的元老级"杨公堤";再往前的200年里,是被霸占葑塞、"废而不治"的"红颜祸水";要是再往前数,那些它所旁观的锦瑟华年、家国兴亡,真是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6.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北京的故居共有9处,分别坐落在北京的九条街巷和胡同里。它们是: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百顺胡同、无量大人胡同24号、护国寺街9号、青云胡同29号、北芦草园胡同9号、鞭子巷头条、鞭子巷三条、西旧帘子胡同29号。当年,由于京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场场争夺名人故居地、祖籍地或者事件发生地的浪潮在全国各地席卷开来,有的大局已定,有的难解难分,有的正是吵得口干耳热之际……  相似文献   
8.
张文彦  潘达 《地图》2006,(5):88-88
什刹海的南边有一条白米斜街,坐落在斜街中部的11号是一处很大的宅院,门楼高大,八字门楣,两边本有10米左右的门廊,只是都被后盖的房屋遮挡。大门对面是个长长的照壁,现在被刷成灰色,前头成了停车场。这处气势威武的宅院,正是清末重臣张之洞(1837~1909年)度过生命中最后两年的府邸。  相似文献   
9.
其实,圾溪村在解放前就是我们的。村名,当时属于四都七区(国民党的行政区划)。解放后,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叫圾溪村,下段叫南竹山村,伯伯就是南竹山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村改为八度水村,2004年才改回原有名称圾溪村。  相似文献   
10.
赵美婷  王敏 《热带地理》2016,36(2):198-207
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陈慈簧故居建筑形态演变进行梳理,从建筑地理学视角探析建筑演变与社会文化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故居的建筑形态演变与前美村的社会文化建构间的互动关系存在耦合关联,由于在建设之初、冲突和重构3个不同时期双方作用力量有所差异,因此两者所呈现的形态与关系亦有所不同,宗族意义场所是两者的交汇点,建筑形态表现其场所意义,时代特征推动故居场所意义经历从宣示家族荣耀与权力―试图规训宗族意志―展演宗族与地方文化的重构。侨乡建筑的时空叠合的性质以及由其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场所意义是人文地理研究值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