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海     
《海洋世界》2015,(2):7
<正>1.《话说中国海洋丛书:话说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作者:董志文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4-10-1简介:书中以中国秦汉时期至今日的海上贸易为主线,介绍了涵盖港口、造船、航海、移民、宗教、国家关系、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等诸多与海上贸易有关的内容,详细描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繁盛、衰落、停滞、复兴的过程。为今天专家学者研究中国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详细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介绍隋代名政治家裴矩(山西闻喜人)任职期间为了真实详细地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加强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广泛采访、搜集资料,编写《西域图记》,并依此绘制地图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专题地图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4.
尊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尊敬的王岐山市长,尊敬的克瑞斯主席,唐纳德.库墨菲尔德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新疆及毗邻区域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时空分异,结合区域人类活动的特征,阐释了新疆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天山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和欧亚草原带等地不同,欧亚草原带早中全新世湿润,晚全新世干旱;天山等地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湿润.在畜牧渔猎经济的条件下,湿润的欧亚草原带比新疆的大多数地区更适合人类生活,文化发展更为迅速.进入晚全新世,天山等地气候湿润程度增加,绿洲农业中形成了稳定的粟黍-大麦/小麦-畜牧业的稳定的产业结构,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繁荣.在距今4000年以前,欧亚草原带的青铜文化因素对新疆影响最大,来自甘青地区和中亚的文化要素相对较少.此时,新疆诸文化的经济特征以采集狩猎加畜牧为主,文化交流的主流是沿着阿尔泰山的南北向的交流.在距今4000年以后,沿着天山的东西方向的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主流,农业加畜牧业的混合经济在天山山麓的绿洲地带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新疆史前文化的高峰出现在晚全新世,是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和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晓棠 《南方国土资源》2007,(4):I0002-I0003
4月1日,在广西南宁吴圩机场大厅里,众多双手挥舞着中美两国国旗,鲜花、笑声、掌声包围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这里为什么这么热闹呢?原来是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在此迎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巴特勒职业与技术发展学校的师生们。据记者了解,此次交流活动为期6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两校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郭文 《中国地名》2014,(4):48-48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立体艺术。敦煌壁画在石窟中虽然对建筑起装饰和美化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作用。但是壁画以其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宗教史、艺术史、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典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8.
很高兴参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经过王素卿理事长、张锦秋院士的引领,我们已经转入到了文化的课题。清华大学单德启教授提出"要保卫祖国的尊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心里也常常觉得很不平,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多的项目给国外的学生来做,为什么我们老师自己不做呢?我不排斥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要不要请这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呢?对此,我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9.
泰语借词kaeng^453意指“帮、伙”,各泰语词典均标注为借词,来自英语gang。但从音义分析,kaeng^453亦存在来源于汉语闽南方言“间”可能性。早在西方人和暹罗人接触之前,中泰人民的“间”,文化内容之一——色情活动就已有的接触事实更是提出这个假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沿线环境演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环境记录、考古发现,以及同位素资料,对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研究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环境变化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表现出季风—西风过渡带干湿变化的模式,晚全新世气候趋向干旱;从新疆到中亚的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变化比较一致:在早全新世(BC 6000以前)主要为干旱环境,植被以荒漠类型占优势;中晚全新世,湿润程度增加,草原植被扩展。新疆和中亚全新世中晚期较为湿润的环境为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较适宜的环境基础。得益于环境条件的改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进程在BC 2000以后明显加速。在BC 2500-2000期间,东西方农业文化在丝绸之路沿线接触融合,是史前丝绸之路的首次贯通;在BC 2000-1000期间,丝绸之路沿线绿洲地带形成了以小麦—/大麦—粟黍—畜牧为特征的混合型经济特征,并扩散到欧亚草原带,和周围的畜牧业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持续到历史时期。这种空间分异,是地理环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史前时期,东西方农业的相向传播和融合,基本沿着山前地带的绿洲蛙跳式前进。到了历史时期,政治版图的变化是影响丝绸之路的首要因素,但环境变化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