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邝颂华 《矿产与地质》2001,15(Z1):643-648
文章分析了地勘单位在企业化中人力资源面临的新挑战;认为要创新理念,以人为本,实现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转变;提出要开辟渠道,注重实效,构筑相对的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国际BIM组织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成立,而该计划早在5年前就已尝试启动却遭搁浅。在被问及中国分部何以再次恢复建立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回答道:"因为现在我们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利好环境,先进的BIM新技术、新理念在国内有了成长、发展的沃土。"近几年,国内的工程项目规模日渐增大,建设过程日益复杂,对设计实现程度、各阶段管控、项目团队间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土地利用的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中的循环经济理念:土地高效利用、土地循环利用、土地紧凑利用、土地适当混合利用和土地适度利用,以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7,37(5):641-650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向均处于变化中的学科,重新认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几十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阶段,总结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转型发展社会背景的响应,一方面要坚持学科交叉的性质,以“人-地系统”为理论方向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要以新的心态、新的视野,来思考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理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长期以来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战略性、咨询性、预测性甚至总结经验性(成果表现为发展学科理论)的工作将会逐渐增加,重要性将逐渐显现。阐述了信息化与社会空间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新型城镇化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就“国际热点”与“国际前沿”、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理念以提出了新设想,并提出将“人文地理学”改称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毛景文 《矿床地质》2021,40(1):174-174
《矿床地质》期刊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伴随着中国整个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地质界几代人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为我国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保障了国家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秉承着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新理念,基于国内,面向世界,中国矿床学家开始探讨全球成矿规律,推动找矿实现新突破,不仅满足了我国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而且与当地人民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AMS年会展示的借助AI芯片(TPU)的更有效的模拟、借助统一编码规则(CCPP)研发各种物理过程的"芯片"并方便地耦合成与人体一样复杂的地球系统,再借助护栏式的"纠偏"机制,已然成为未来预报系统的关键节点。这3个解读单独看是发展动态,合力贡献却可能是未来气象预报全流程的变革和新方向。这些新年代出现的一些创新思想,释放出来的新理念和提示的研究型业务的有力抓手,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及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7.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到:"元世祖忽必烈问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我提到石头?我只关心建筑’。马可波罗回答道,’没有石头,就没有建筑’"。它一语道破了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近日在京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石材产品及石材技术装备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国际石材展")秉承"设计为先"的理念,通过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石材设计高峰论坛、意大利石材主题设计亚洲巡展、德国石材工业设计新理念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场石材设计的盛宴。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4,(3)
正前言以人为本,解决好城镇化的远虑近忧,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那么,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何在"新"字上突破呢?首先要有新核心,也就是说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发展只见物不见人的弊端,重点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次是有新理念,注重包容性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城市内部二元,努力做到机会、权利平等,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再次是要有新路径,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并举,增强产业支撑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方式,融入生态文明,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单荣 《地理教学》2012,(9):15-17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注,是  相似文献   
10.
由廖克院士等10多位著名科学家集体撰写的《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3月出版,73万字,定价78元)。为研究生和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和理解的创新成果,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教材和自修参考书。这部教材也是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