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近年来,位于晋北高原的山西省怀仁县针对本地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依法、规范、科学、集约”的原则,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为重点,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全面破解发展用地难题,找准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既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又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2.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 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 级中强地震前1~2 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0年1月至2021年12月晋北地区中小地震的P波初动极性数据,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晋北地区的综合断层面解。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节面为EW和NE向,与晋北地区主要构造线一致;震源错动类型以正断型为主;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仰角较大,主张应力方向为NW-SE,仰角近水平,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吻合。综合断层面解中,P轴方位与区域优势方位一致时,晋北地区可能孕育中强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出露有不同层次的地壳,是研究构造相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构造分析为主线,结合当前地壳流变学研究进展,对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序列。提出了该区北部(大同-集宁)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中部(恒山)中深变质岩代表典型的中下地壳过渡带的特征(早前寒武纪一个重要的软...  相似文献   
5.
晋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GIS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可以为退化系统的综合整治提供策略依据。晋北地区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评价了晋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晋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不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北部重,西南部轻。极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3.1%;微度和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占41.9%;轻度脆弱区在整个研究区几乎均有分布,占24.9%。轻度和中度脆弱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5.5%。总体来看,晋北地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和轻度脆弱性水平。自然因素是晋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是其脆弱性变化的关键外在因素。影响晋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干旱、NDVI、水土流失比率;人为因素主要有土地利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环保投资指数、水资源量。研究结果为晋北地区合理调控人类活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碛物与冰雪融水混合形成的一种碎屑重力的沉积。综合泥石的砾石成分、冰川擦痕、冰冻痕、巨型漂砾等及其某些沉积特征和源区地质背景,认为鄂尔多斯东北缘早白垩世泥石流沉积为冰川泥石流成因,这一发现暗示了晋北隆起在早白垩世曾有山谷冰川存在,并对我国白垩纪陆地古冰川及其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臣  侯贵廷 《地质论评》1994,40(3):245-251
华北克拉通区内的吕梁-晋北地区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该地区近EW向和NW-NNW向岩墙的磁组构测量结果表明,岩墙群磁各向异性与岩墙侵位的关系密切,磁化率的长轴能指示其岩浆侵位的流向。该区的岩墙群的岩浆源位于东侧的燕辽拗拉槽处,岩浆沿岩墙走向以一定仰角由ESE(或E)朝NW-NNW(或W)向流动,具板内裂谷模式。  相似文献   
8.
晋北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兆龙  张连营  骆华宝 《地球学报》1994,15(Z1):145-151
晋北地区是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重要分布区。金银矿床与火山岩岩体密切相关。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石岗斑岩基 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167Ma,为燕山早中期产物,(87Sr/86Sr)。为0.7058-0.7065,属幔壳混源型。铅同位素资料表明,支家地银矿和刁泉银、金、铜矿铅同位素组成与高于庄组白云岩及有关次山岩岩石铅组成相似,可能均属壳幔混合源。耿庄金矿铅同位素属异常铅。金银矿床的δ34S值分布范围为-0.8‰-+9.6‰,算术平均值为3.8‰,为岩浆热液型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及碳酸盐的碳氧同  相似文献   
9.
选取晋北区展布的一组NE向断裂作为背景场,使用1970年以来较完整的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1970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沿该组断裂的活动特征等,发现在1976年内蒙和林格尔6.5、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级中强地震前1~2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及强度有明显的衰减—显著增强—发震这一特征,这种相关特征对预测晋冀蒙交界地区未来中强震的时间具有参考价值;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这对预报主震的方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北6.2级地震及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张北6.2张地震震中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和靠近震中区的普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构造运动、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区域应力场的积累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晋北地区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重力场变化,并具有异常范围大、幅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