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 ,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历史上就是滑坡、崩塌作用强烈的地带,在调查分析秭归县滑坡、崩塌对梯田稳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四种不稳定梯田培坎的特征、性质和现状,提出了利用优势植物固土护坎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云南元阳梯田地形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自力  向杰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6,40(3):518-525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梯田空间分布的影响,以云南元阳梯田坝达流域为研究区,运用GeoEye-1遥感卫星数据(2010年,1 m分辨率)和数字高程模型(20 m分辨率),提取梯田空间分布信息以及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面曲率、高程变异系数、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地表切割度、到水系距离9个地形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建模,结合ROC曲线和AUC值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根据随机置换残差均方减少量和因子作用曲线,探讨地形因子对梯田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梯田总面积1 158395 hm2,模型AUC值为0.947,海拔高度因子的随机置换残差均方减少量为38814,到水系距离因子为199.77,地面坡向因子为80.26,三者占总值的73.45%。由此可见,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高度、到水系距离、地面坡向3类地形因子的影响,其因子曲线表明梯田分布与地形因子间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梯田是人类几千年来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象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加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盆地内的丘陵、山麓地带分布大面积的层状梯形景观,疑似弃耕的古代梯田。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基于卫星遥感资料,通过GIS手段分析发现古梯田面积为42.2 km2(约63000亩),主要分布在盆地内央曲河及其支流两侧海拔2936~3326 m间的山坡上。通过对3个古梯田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总有机碳/氮(TOC、TN)含量、孢粉、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同时对比具有准确年代控制的自然剖面磁化率与粒度。研究结果显示:梯田开垦于晚全新世(距今3000 a)古土壤,梯田剖面顶部25~35 cm不同于自然剖面而呈均一化的指标证实了耕作层的存在(距今约1000 a以下层位);但耕作层之上TOC、TN含量的增多,以及梯田剖面与自然剖面整体一致的指标变化趋势说明了梯田被短期利用后长期废弃;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推断夏河古梯田是在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1074—1125年)下开垦的;气候重建资料显示该时段温度较高、降水增加,整体有益于农业生产。本文提供了过去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正大老远的去一个地方,不是看名胜古迹,不是看名山大川,而是去看一块地,一块山地,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去广西旅游,真的有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龙胜的龙脊梯田。不仅国内,很多的外国游客也是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我是07年5月去的龙胜,那天早晨从南宁乘车出发,走了好几个小时,快进入龙胜时,赶上一阵大雨,车便在加油站停了一会,结果时间耽搁了,看看天晴了,导游催促司机上路,为了赶时间,司机把车开的飞快,很长时间汽车都是在半山腰上行驶,天空晴朗,雨后浓浓的云海徘徊在路两边的山腰上,轻轻抚摸着片片苍翠的竹林和一处处灰褐色的草顶木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七家沟村二社水头上滑坡为川东典型红层梯田滑坡,区内类似斜坡覆盖范围广泛,但针对该地区此类滑坡的渗流分析研究较少。在对滑坡区进行大量野外调查、勘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机载LiDAR、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基于Fredlund&Xing土水特征曲线数学模型,采用Geo-Studio中SEEP/W模块进行渗流分析,将不同时间阶段分析结果与SLOPE/W模块耦合,继而得到稳定系数与降雨、时间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了滑坡的变形过程和形成机理。研究显示:(1)连续降雨促使坡体地下水位升高,稳定性降低,最终导致水头上滑坡整体失稳破坏;(2)滑坡变形过程、地下水出露特征与Geo-Studio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基于Fredlund&Xing数值模拟在类似地区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3)开垦梯田(水田)会降低坡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山区类似滑坡灾害进行隐患排查和主动防范提供理论支撑,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分析了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共26处,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中,中长边坡数量较多,主要为浅层与中层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规模以小型为主。(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区和大起伏山地区,1 800~2 000 m的高程区间,坡向为东南、南、西南时分布较多;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雨季或地震活动时期。(3)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地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黄河流域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气候学理论和水分平衡方法,得出黄土高原地区隔坡梯田工程中,地集水面积与梯田面积的比例为:半干旱偏旱区为11~18∶1,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为8~11∶1,半湿润区为3~4∶1;并从旱作技术集约化种植进行梯田地埂高度与坡度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9.
梯田作为黄土高原最为典型的人工地貌之一,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价值。传统的梯田自动提取仅限于梯田所在区域的范围划定,未能对梯田田坎线实现有效的自动化提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晕渲模拟的梯田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对无人机航测生成的1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4个方向的光照晕渲模拟,并相加取平均值;然后,通过适当的阈值对均值图像进行二值化,并掩膜掉沟谷等非梯田区域;最后,基于二值化图像自动矢量化得到梯田田坎线,并通过适当的长度阈值进行碎线过滤提高提取精度。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实验样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结果的准确率为89.09%,具有较好的提取精度。此外,对该方法涉及到的参数进行了讨论,表明光照模拟的方向角采用2个正交的对称方向对、高度角采用田坎坡度的反正切值、二值化阈值采用t=180-σ的经验公式,可以满足黄土高原的梯田自动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10.
梯田DEM快速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田建设较为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为例,研究基于国家大比例尺DEM数据快速构建梯田DEM的方法,所采用的约束特征线控制地形的方法能快速构建试验样区内不同类型梯田DEM.试验结果表明,梯田DEM实现了对梯田地形的真实有效表达,为数宁地形分析在梯田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