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盖广生 《海洋世界》2011,(6):22-25,3
1590年,在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上,伽利略做了"两个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后,推翻了持续了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传统学说.从那以后,在近代欧洲,人们争相传颂着这样一句话:"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就在比萨斜塔试验200多年以后,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社会精英中,也出了...  相似文献   
3.
城市:正在下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贤 《国土资源》2007,(4):40-45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比五六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五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沉,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汪洋之中。  相似文献   
4.
姚仰平  祝恩阳 《岩土力学》2011,32(Z2):36-41
比萨斜塔从修建至今800余年缘何斜而不倒,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土材料的变形机制入手,介绍了其变形的加载次序相关性。经微分学中曲线积分路径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检验,证实了经典岩土本构模型Cam-clay对土材料应变的加载应力路径相关性描述与试验相符。土材料变形与加载次序的相关性在应用增量本构模型计算中,实际就体现在模型描述于数学上的曲线积分路径相关性上。完全一样的比萨斜塔,完全一样的地基,仅修建时间长短的不同便造就了地基土中有效应力加载路径的显著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与加载应力路径相关的广义剪应变的发展情况,最终决定了地基土的破坏与否,建筑物的倒塌与否。从这个角度,深刻巧妙地揭示出比萨斜塔数百年来斜而不倒的数学奥秘。在解释Burland等对比萨斜塔一次修建完工将会倒塌的观点同时提出猜想:如果进行更加缓慢的修建,地基土有效应力路径会更加远离临界状态应力线,那么比萨斜塔今天的倾斜程度可能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5.
6.
斜塔的艺术     
蔡博峰 《地图》2009,(2):76-83
说起斜塔,除了比萨斜塔外,绝大多数人很难说出第二个。其实,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少的斜塔。而从历史、塔高、倾斜程度等方面论,其中不乏较比萨斜塔更为出众的,但为何唯独比萨斜塔声明显赫,天下闻名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10):31-31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相似文献   
8.
关于比萨斜塔的整治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建新 《岩土力学》1994,15(2):70-77
简要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倾斜过程及目前的状态,对比萨斜塔的整治提出了结构方案和土工方案,并给出了比萨斜塔的地基土层的力学模型与力学性质,根据塔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对整治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视点     
《地图》2010,(4):10-10
比萨斜塔out了!"全球第一斜"现身阿联酋 近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市一座在建的高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该建筑名为"首都之门",高160米,共35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