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深沪弯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的^14C年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亮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1,10(1):101-102
  相似文献   
2.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当年用来形容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如今也可以用在江苏省淮安市的红桥上,当地政府今年8月正式开建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就坐落在红桥上。如果工程顺利的话,今年年内,红桥将开始扮演"一桥分南北"的全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功实施宜昌市夷陵长江大桥(水上部分)综合防雷工程的经验总结,全面介绍了大型桥梁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工程的设计技术,重点探讨了电源部分(监控楼、高杆路灯、主桥塔顶航空障碍灯、监控设备、收费站)和信号部分防感应雷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要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传统的工程产面控制网复测的基础上,提出以测边网代替边角网的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施工测量前的准备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强潮流作用下桥墩不对称“双肾型”冲刷地貌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海图地形资料分析桥轴线附近的海床自然冲刷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研究大桥主墩附近局部冲刷地形。结果表明,该大桥桥位附近地形冲刷较显著,且大桥主墩位置有持续冲刷的趋势;主墩上、下游群桩最大冲刷深度呈上游最深、中部淤积、下游渐深的不对称形态,最大局部冲刷深度为4 m;桥墩整体冲刷坑形态呈南北“双肾型”;潮流流向与桥墩迎流面存在偏南的入射角,使得各桥墩南侧的最大冲深和冲刷范围均大于北侧。  相似文献   
7.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8.
单一的勘探手段很难适应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对勘察设计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将钻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测井等勘探手段综合运用于武汉军山大桥地质勘察中,不但精确探明了桥墩处地层岩性的风化程度,裂隙的位置、产状、规模,岩石完整性等,准确提供了岩石的力学参数,而且缩短了勘察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曹鸿兴1937年3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研究员。从书塾、小学、初中一直读到中专(天津铁路学校)毕业。后从事铁路桥梁勘测与设计,曾参与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大桥的建设。为深造自己,于1957年在职报考大学,入南京大学气象系,以优异成绩于1962年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2—1963年)、中央气象台(1964—197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973—)工作。期间在1982—1984年受德国洪博基金会资助在汉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9—1991年在英国哈特莱气候中心从事温室效应数值模拟研究。因参加国际会议、讲学,访问过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10.
张云青  徐良 《现代测绘》2007,30(5):19-21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苏通大桥主桥钢箱梁制造几何控制三维高精度基准网的测设,通过实际工程的实施对高精度三维基准网的方案设计和精度控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