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绛的长篇散文《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在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素朴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霍建瀛 《地图》2009,(2):128-131
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河南淮阳、浚县的作品相比,北京的泥塑无论是在表现的题材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及至制作工艺上,都有着很大差异,自有一种浓厚的城市生活特色和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他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同年还贴出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相似文献   
4.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5.
宋诗人陆游(五彩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主要思想是抗金复国,同情人民苦难生活。艺术风格奔放自然,激情洋溢,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小园》一诗曰:“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下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他为抗金报国受到挫折,回故乡后,向邻舍父老学种田,过农村生活,含有不忘国家大事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窦贤 《西部资源》2008,(6):48-52
到炳灵寺——十万众佛高卧之地,无论起山路还是走水路,首先扑入我们目前的便是高耸于天际间的奇峰石林。从水路到炳灵寺是一路的诗情画意。自刘家峡大坝处入水前行不远,心里想着是在黄河上行船,却有东海汪洋泛扁舟的感觉,碧玉般澄净明澈的水面无风无浪,但那碧波无际的水面漫无边际,坐在船上的人觉着自己就是那船行处溅起的一粒水珠了。至汇入黄河的支流宁  相似文献   
7.
“如果这部片子不好看,你尽管来骂我!”很难想象这话出自向来不爱说大话的李安之口。让李安如此自信的影片就是《绿巨人》,这部耗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影片被称为是李安的转型之作。李安通过这部影片向大家证明:他不只是能导演诸如《喜宴》、《推手》、《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这样的艺片,他也可以成功的导演《绿巨人》这样的科幻片。  相似文献   
8.
户县农民画     
杨浪 《地图》2011,(2):140-140
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尽显关中风情的陕西户县农民画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世人的关注与喜爱。其实,户县农民画的影响早已远播海外,30多年前大约是它声名的一个顶峰:  相似文献   
9.
文化景观地图设计:表达对象与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西湖文化景观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表达对象与艺术风格为具体突破点,首先从景观基因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文化景观特有的意象要素,建立了文化景观地图表达对象选取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的表达对象。进而采取“古为今用”的地图设计理念,提出了移植宋代山水地图艺术风格的设计思路,并据此制定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艺术风格营造的具体设计方案。最终通过视觉层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版面设计等环节,说明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表达策略的制定过程,以期为文化景观地图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杨绛散文《我们仨》的古典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的长篇散文《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在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素朴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