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南极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南极打开了新的局面.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用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图制图及地表运动监测等的有效手段.通过Grove山地区的实例研究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InSAR在南极研究中不仅可以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3.
张辛 《测绘学报》2014,43(4):437-437
正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南极冰雪变化的系统研究带来了种种限制,直到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然而,在南极冰雪环境快速变化的前提下,单一的遥感传感器难以满足人类对南极的持续监测;因此,多源遥感数据在南极冰雪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南极科学研究与遥感技术研究双双发展的必然。本文使用光学遥感影像、主动微波遥感影像及被动微波遥感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分别在南极局部区域与  相似文献   
4.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及Landsat的系列影像数据,监测东南极格罗夫山的蓝冰变化。首先,使用MODIS原始数据进行蓝冰提取与范围统计,总结了蓝冰年度内的变化规律:蓝冰面积在9~12月间有上升趋势,直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至下旬达到面积最大值,2~4月面积重新减小。然后,对Landsat影像使用监督分类结合目视判别的方法提取蓝冰地物。通过蓝冰边缘线的比较,得出蓝冰范围有东移趋势的结论。最后,揭示了短波辐射与气候变化对蓝冰范围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极考察队第一次去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进行考察之前 ,为了保证考察路线选择、导航和考察任务顺利进行 ,在无任何地面实地测量数据的情况下 ,采用星上参数处理并制成了1∶ 1 0万比例尺彩色卫星影像地图。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判读 ,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蓝冰和陨石分布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并勾画出可能有陨石分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