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全面推进信息化是我国本世纪初期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力,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信息交流主要渠道之一的因特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1998到2001年6月,我国上网计算机从54.2万台上升到1002万台,上网人数从117.5万人上升到  相似文献   
3.
付承伟  唐志鹏  李玉成 《地理研究》2013,32(9):1699-1707
生产性服务业发达是全球城市的最重要的特征。以旨在建设全球城市的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以投入产出表为研究基础,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性、外部关联性、内部融合性和尺度影响性4个方面对北京和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北京和上海的服务型经济已经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均以流通、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正在有序提升。其中,金融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与其产业规模相比是不对等的。北京与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显著,原因在于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融合型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对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意义深远。论文基于融合型乡村旅游研究的西方逻辑与框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乡村发展实际,构建涵盖网络、规模、赋权、内生性、嵌入性与互补性6个维度29项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融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潜山南部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明显优于北部,各村域单元乡村旅游融合性提升潜力较大;②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结较弱,“美丽空心村”现象是潜山市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瓶颈;③ 旅游开发时段、资源依托类型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融合型乡村旅游是实现价值共创与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模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同时促进融合型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当代高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某个领域的突破对邻域的强带动性和强融合性,并反过来促进本领域更强劲的发展,从而导致新产业的诞生。摄影测量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摄影测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无论是从技术设备,理论方法,还是产品形式极其应用,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面对这种局面,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摄影测量的终结”,而另一种则认为“摄影测量很有活力”。这两种看法各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处,笔者认为:应辨证的看待摄影测量的发展,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意识到严峻的挑战,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的“极端”态度,都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