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天文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质量恒星由于其高光度、短寿命和质量损失 ,对星系的积分光谱能量分布和重元素增丰起主导作用 ,从而在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天文设备的长足进展 ,我们可以回溯宇宙演化的历史 ,得到形成初期时星系的观测性质。那时 ,大质量恒星主导星系的辐射性质 ,这更加突出了对大质量恒星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性。但是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性质相对中小质量恒星而言 ,有很多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比现有恒星模型与实测结果 ,对现有大质量恒星演化理论中存在的几个与对流和质量损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并对从理论上 ,特别是通过数字模拟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Sodium overabundance in yellow supergiants has stumped people for more than 20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clear physics. We investigate carefully the CNO and NeNa cycl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sodium production. We investigate some key reactions in the appropriate network. We show whether and how the sodium outpu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rate uncertainties in these reactions. In this way, we evaluate if a reaction is important enough to deserve a better determination of its rate in terrestrial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4.
按照通常的局部混合长理论,在红、黄巨星和超巨星对流区的顶部将出现超声速对流。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一种修正的混合长公式。与传统的理论相比,对具相同质量、光度和有效温度的恒星,新理论预期一较浅的对流区,超声速对流也被有效地抑制了。其结果是在HR 图上,红超巨星支向低温方向移动了100400K;而对中低光度恒星的结构和演化性质却没有任何可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涛 《天文学报》2006,47(2):144-152
依传统的局部混合长理论进行了对流包层模型计算,在黄红巨星和超巨星对流区的顶部出现超声速对流的情况,这与局部对流理论本身是不自恰的.文章详细分析了恒星大气超声速对流的成因,并按照星族Ⅰ恒星的演化轨迹,在赫罗图上给出了出现超声速对流的区域.其结果是。在演化过程中, (1)低质量星基本不出现超声速对流; (2)中等质量星的超声速对流主要出现在3.6超巨星,超声速对流出现在lgT-5.3(铁的吸收峰)和氮的二次电离区,而红、黄巨星和超巨星,超声速对流出现在氢的电离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