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M.  Antolik  R  E.  Abercrombie  G.  Ekstroem  何振德 《世界地震译丛》2005,(4):46-57
3 体波反演:滑动分布 在本节,我们基于点源结果和观测的地表破裂几何形状研制了可可西里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类似于其他的研究(如Wald and Heaton,1994;Kaverina et al,2002:An—tolik and Dreger,2003),我们使用有限断层方法对远震P波的子集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2.
由同震倾斜阶跃应用反演方法研究震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60年代末与70年代末中国4个地磁台处Jerk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场的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从地磁月均值中消除,本文用通日月均值资料分析了广州、余山、兰州和北京的Jerk的大小.结果显示,上述4台的X和Y分量都存在二次寻数阶跃.Z分量上Jerk不明显,只有兰州和北京台较易看出60年代末的Jerk.由于本文结果是尽量消除外场影响后的结果,又是中低纬度地区的结果,所以作者认为它可支持Jerk是源于地核的推论,而且认为应将60年代末的Jerk与70年代末的Jerk一并研究.  相似文献   
4.
库水涨落常诱发库岸滑坡变形破坏。为了研究库岸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以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红岩子滑坡为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表宏观变形调查和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结合GeoStudio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渗流场、稳定性及库水对滑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红岩子滑坡地表宏观变形显著,累计位移曲线呈“阶跃”式特征,库水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库水位由850 m高水位集中下降至830 m以下时,位移阶跃启动,“阶跃”段的累计变形量占全年总变形量的90%以上,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大于0.5 m/d时,滑坡加速变形;滑坡变形模式为蠕滑-拉裂,库水升降导致滑体内部渗透力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很大,引发滑坡“阶跃”变形。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对山西省地下流体观测井承压性的进一步认识,以位于该省北、中、南部的朔州井、静乐井、祁县井、洪洞井和东郭井为研究对象,选取水位、气压观测数据,并利用井水位的理论固体潮数据,分别对井水位进行气压的阶跃响应函数计算、FFT频谱和潮汐相位响应分析,综合判定地下流体观测井—含水层类型,结果表明,5口观测井地下水埋藏类型均为半承压水。  相似文献   
6.
动力扰动是导致岩石结构面滑动失稳进而触发地震、岩爆等强动力型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为研究动力扰动作用下岩石结构面力学响应及其活化致灾机制,自主研制了动力扰动作用下多功能岩石结构面剪切试验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用于施加准静态荷载、多种法向边界条件、复杂波形宽频率动力扰动荷载(0.5~50 Hz)及宽频剪切速率(0.000 1~10 mm/s)的法向和切向加载系统,施加冲击动力扰动荷载的摆锤冲击系统,开展循环往复剪切试验的剪切盒,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软件编程,可开展不同剪切速率下恒定法向荷载、恒定法向刚度、卸法向荷载、变法向刚度和动态法向荷载条件下岩石结构面单调或循环剪切试验,静载叠加动载剪切试验,速率和应力阶跃试验和摆锤冲击剪切试验等。应用该装置开展了初步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试验过程中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装置的研发对认识动力扰动作用下岩石结构面的响应特征,深入理解地震、岩爆等强动力型地质灾害的岩石结构面活化失稳触发效应及致灾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阶跃型滑坡阶跃点识别和预测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和集成学习的阶跃型滑坡阶跃点识别和判别模型。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ZG110钻孔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80个滑坡位移、库水位和降雨数据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识别滑坡累积位移-时间曲线中的阶跃点和平稳点,并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检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基于灰色关联确定了滑坡位移的最佳诱发因素,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建立阶跃型滑坡阶跃点判别模型并利用八字门滑坡ZG111钻孔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模型阶跃点和平稳点的识别准确率均达90%以上,表明该方法在阶跃型滑坡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阶跃型滑坡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新21泉近23年的观测资料系统梳理分析认为,该泉动水位对其30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短临异常显示,异常特征为"阶跃"型和"脉冲"型,同时当该泉对其100 km范围内4级地震有较强的同震响应时,可能对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前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发生阶跃的GNSS基准站坐标序列谱指数的求解,表明了其具有有色噪声的特性,并对三分量分别建立了最优噪声模型,以此对GNSS基准站坐标的阶跃偏移量进行了精确估计,探明了地震和仪器更换对测站产生的精细影响。同时利用求解的阶跃偏移量对坐标序列进行修正,对获取连续性变化的测站坐标序列和获取精确的测站三维运动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仪器在较大波动幅度的影响下产生自动调零(电磁阀门开启),与地震信息混在一起,难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合理消除自动调零带来的影响,还原真实情况,成为台站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确定校正值的方法,力图还原为连续记录,结果发现:处理后的资料可以和另外一台没有调零动作的体积应变仪器的原始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