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的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岩浆锆石,表明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形成的锆石具有较低的微量元素组成.锆石及其共生矿物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麻粒岩中变质锆石Eu负异常是变质锆石形成时长石稳定存在的结果.锆石与石榴子石之间微量元素分配特点表明,变质锆石与石榴子石之间到达了平衡.这些结果表明,该样品的变质锆石形成于麻粒岩相峰期变质阶段,这些变质锆石区域测定的年龄结果对应于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时间.锆石和共生矿物的微量元素分析对锆石的成因及得到的年龄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锆石与石榴子石之间微量元素的分配特征,不但可以指示锆石与石榴子石之间是否达到平衡,而且可以通过石榴子石这一"桥梁",为锆石的U-Pb年龄提供合理的p-T条件限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宁波黄土岭滑坡为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机理、稳定性等,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对山前残坡积土膨胀性等测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地表空间水文过程涉及三维地理空间和一维时间,对其进行三维动态交互显示便于认知主体对水文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以浙江黄土岭流域为试验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和技术探究了流域空间水文过程的动态交互显示方法。利用OpenGL的三维建模和图像渲染功能表现三维的水文过程,其中双缓冲技术保障了水文过程时间变化的展示。探讨了表面建模,地形着色处理,光照法线计算,水体透明处理,时相水文数据处理及交互参数输入等方法,并建立了地表空间水文过程的显示系统。通过系统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能逼真地显示不同高程连续水体的三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含金石英脉与韧性剪切带内在的成生关系,指出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R、R′、P、P′和D组剪切裂隙是含金热液运移的通道,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含金石英脉最有利的赋存空间,最后确认含金石英脉属同韧性剪切型金矿脉。  相似文献   
5.
李超 《测绘通报》2012,(11):98-99
正一、引言2010年9月2日,济南南部山区黄土岭由于土质疏松并且受强降雨影响发生了小范围的山体形变。紧邻黄土岭下方是一处小型水库,据测算,一旦山体发生坍塌,将有15万m3的土落入水库,而水库只有6万m3的库容量,水库里的水会马上溢出大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市发育的三条主要断裂在晚白垩世经历了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背孜—鲁山断裂对煤田起破坏作用,对盐矿起控制作用;车村—下汤断裂对温泉起促进作用,控制萤石矿形成;二郎庙—黄土岭断裂促进金矿化,控制滑石矿生成。  相似文献   
7.
包裹体研究表明,河南鲁山黄土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度、高硫、富HCO3^-和Cl^-及碱金属离子的热流体。包裹体类型有CO2,CO2-H2O及H2O三种,它们在矿物中共生,并且各自的密度、盐度有区别,表明包裹体捕获时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有过相态分离。包裹体水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热液以变质水为主,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与雨水。沸腾作用、相态分离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CO2包裹体大量出  相似文献   
8.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000Ma;边部则是在-110Ma从部分熔融体里结晶出来的增生锆石,是受大别山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的反映。黄土岭片麻岩和麻粒岩中-2800Ma和-2000Ma的年龄,以及麻粒岩中约3400Ma的残留锆石年龄均可以与扬子崆岭群变质岩对比。由此可以推断,北大别在构造属性上属于扬子板决,扬子与华北板决的缝合线应在北大别以北。锆石的核-幔-边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黄土岭片麻岩的原岩是S型花岗岩,在-2000Ma和-110Ma的事件中都有外来物质(流体或熔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9.
付容容  翁望飞 《安徽地质》2022,(4):305-308+324
黄土岭铜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处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内。前期勘查工作揭示本区具有良好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铜矿体品位为0.605%~2.24%。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查明了黄土岭铜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笔者认为,黄土岭铜矿赋存于西村岩组内,受祁门-三阳断裂控矿作用明显,铜矿化与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本文初步总结了岩石地层、围岩蚀变、成矿构造、物化探异常等有效的找矿标志,可为皖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资源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