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地质地层结构、新构造运动和人为(过量抽取地下热水)两方面因素探讨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界面的哈格多恩原理波前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 ,浅层结构常常表现为强烈的非均匀性 ,界面横向强烈起伏 ,层内速度变化较大 ,传统的基于平界面均匀层模型的折射资料处理方法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能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中基于惠更斯原理 ,用波前扩张法对波场作正演计算 ,根据哈格多恩折射波前成像原理 ,在lecomte算法和Hole有限差分计算程序的基础上 ,开发出 1种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的处理方法与软件 ,并用此方法处理了福州城市活断层折射探测试验中在义序完成的 2条折射剖面资料。结果表明 :探测区浅层为 3层结构 ,分别为盖层、强风化层和基岩。基岩顶界面的埋深约为 5 8~ 5 2m ,盖层P波速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黄国烟 《测绘工程》1996,5(3):59-63
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于1993年在温泉区取得三个周期的观测成果,结合以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为福州市地下热水开采的控制、预防及减轻因沉降产生的地灾害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INTRODUCTIONFuzhou basin is a faulted basin developed during the mid-late Quaternary,filled with marine ,terrestrial and alternating marine-terrestrial facies sediments (Lin,1979 ;Lan,et al .,1986 ; Han,etal .,1992 ;Ding,et al .,1992 ; Wang,et al .,2000 ; Wang,et al .,2002) .Inthe basin,concealedfaults are distributed. With the support of a project entitled“Testing exploration of active fault inurban area”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Commission,two drill holes (SZK1 and S…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表层土壤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为兴 《中国地质》2007,34(2):354-358
本文用地球化学指标和分级聚类模型中的积分值法,选取了N、P、K2O等16个指标对福州市表层土壤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类。共划分为5个级别农业生态环境区。其中一般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占全部面积58%。优良与良好生态环境区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两者合计面积同极差生态环境区面积相当,约占3%。各环境区多数富钾元素,贫中量、微量元素。并根据各个生态环境区的特点,对福州市农业规划与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地铁等地下工程大规模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从而诱发许多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因此,采用高精度雷达监测技术,对城市地质灾害监测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基于24景X波段TerraSAR数据和32景C波段Sentinel-1数据,时间跨度分别为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对地铁建设完成后的福州市区地表沉降进行长时间系列形变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最大沉降速率为-12 mm/a,在整个观测周期内发现了8个沉降漏斗。并对这些区域进行进一步的时间序列分析,其中有3个区域呈现出地质灾害初期的特征,并且地表沉降存在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和田黄石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已测定的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将寿山石划分为珍珠石型、迪开石型、绢云母型和叶蜡石型。讨论了田黄石的命名标准后认为,凡达到田黄石命名标准的寿山石和其他产地的图章石也应叫田黄石。笔者首次用40Ar-39Ar法测定了寿山石的成矿年龄为133.44±4.69Ma,说明寿山石是在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喷发后由来自火山岩本身的热液沿断裂或破碎带交代火山岩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