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江平  丁晓利  汪长城 《测绘学报》2014,43(10):1051-1060
SAR图像中散射目标的散射矩阵受极化方位角(POA)的影响会改变散射体的散射特性,散射矩阵是极化干涉SAR (PolInSAR)估计不同极化状态下复相干性的基础。本文根据极化方位角产生机制,建立了多视情况下基于极化方位角补偿的极化干涉相干性估计模型,分析了极化方位角补偿对相干性估计方法和不同散射机制下相干性估计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基于三阶段法与极化方位角补偿的植被参数反演。利用L波段SIRC全极化SAR图像为实验数据验证极化方位角补偿对极化干涉相干性估计和植被参数反演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极化方位角补偿能够改变不同极化状态相干性分布规律,提高相干直线拟合精度,改善植被参数反演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Ground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have contribut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natural hazards. Those include landslides, subsidence,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Spaceborne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is a well studied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ground deformation. Quality of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however, is often degraded by decorrel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fully polarimetric SAR satellite sensors, polarimetr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exploiting polarimetric diversity improve the phase quality of interferogram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ree polarimetric optimizat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ne for application in an arid natural environment. We considered coherence decomposition in single and double phase center scenarios. Coherence estimation bias associated with each optimization method has been analyzed. We compared the derived displacement values with terrestrial GPS measurements. The study shows that polarimetric optimizat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coherent pixels by upto 6.89% as compared with a single polarization channel.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polarimetric optimization coupled with DInSAR analysis yields more reliable deformation results in a low coherence region.  相似文献   
3.
易恒  汪长城  胡波  丁伟 《测绘工程》2012,21(2):9-13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InSAR)是目前雷达遥感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综合了极化和雷达干涉技术(InSAR)的特点.文中应用极化干涉相干最优化技术处理了Amazon雨林地区的真实L波段PALSAR全极化数据,得到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常规的单极化InSAR技术进行对比,证明了利用极化干涉技术可以显著提...  相似文献   
4.
极化干涉SAR反演植被垂直结构剖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的高度和垂直结构剖面都是森林生物量和森林碳循环模型中的关键输入参数,极化干涉SAR的出现使定量获取植被结构参数成为可能。首先,将改进的两次拟合法估计的植被高度作为进一步反演植被垂直结构剖面的先验知识;然后,通过勒让德多项式展开以及双基线极化干涉数据提取植被的垂直结构剖面;最后,利用仿真以及真实极化干涉SAR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和结果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利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干涉相干性变化提取植被结构参数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自1960年4月诞生国际上第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以来,SAR技术及应用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该阶段,对电磁波的波段、极化、振幅和相位等信息的利用更加深入和综合,其显著的技术特征为双/多站或星座观测、极化干涉测量、高时序高分宽幅测绘、三维/四维结构信息获取和超高分辨率观测,其显著的应用特征为面向全球性重大问题如全球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地球表面动态过程高精细、大尺度和时间连续的监测和评估.本文首先介绍了SAR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就四种典型的先进SAR即极化SAR、极化干涉SAR、层析SAR和超高分辨率SAR论述了其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这些先进SAR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了在多通道信息获取、多角度观测、高时相观测、分辨率和测绘幅宽提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基于InSAR提取建筑物高程的方法难以区分同一分辨单元内不同散射体的高度信息.文中提出一种基于PolInSAR Freeman三分量分解的城市建筑物高度向信息提取方法,可有效获取同一分辨单元内不同散射体的散射中心.首先对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进行Freeman三分量分解,分离不同散射机制对应的相位中心,然后根据相位信息重建建筑物三维模型.利用覆盖美国加州Richmond地区的两景高分辨率TerraSAR-X极化SAR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PolInSAR三分量分解能够分离同一散射单元内不同散射体的相位中心,从而有效提取出建筑物高度向信息及其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张庭苇  姬永杰  张王菲 《遥感学报》2022,26(10):1963-1975
森林高度是反映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参数,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技术在森林高度反演中极具潜力。由于森林散射特征受波长影响明显,由此引起的散射机理差异使得基于PolInSAR技术反演的森林高度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定量化该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模拟森林场景为例,对PolInSAR技术森林高度反演中常用的4种方法——极化相位中心高度估测法、复相干相位中心差分法、复相干幅度反演法以及相干幅度、相位联合反演法,以及它们在常用的4个微波波段P、L、C和X中的森林高度估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匀质森林场景中,算法、波段选择引起的森林高度估测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森林场景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估测算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森林高度估测结果,其中复相干幅度反演法在4个波段的估测结果中精度均最高,但各估测点的估测结果离散度及不确定度较大。波长对4类估测方法估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明显:复相干幅度反演法的反演结果几乎不受波长的影响,而相干幅度、相位联合反演法受波长影响明显,在P和L波段反演结果中精度较高,在C和X波段反演结果中精度降低明显。此外,以传统的交叉极化(HV)相位代表冠层散射相位中心,水平同极化与垂直同极化的相位差(HH-VV)代表地表散射相位中心,采用复相干相位中心差分法进行森林高度估测会出现严重低估现象。估测结果不确定度具有波长和算法选择依赖性,在C和X波段采用复相干相位中心差分法估测结果不确定度最低,在P和L波段采用极化相位中心高度估测法估测结果不确定度最低,而复相干幅度反演法估测结果则在多个波段中的不确定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The main research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fus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L- and P-band), polarimetric SAR (PolSAR) and 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PolInSAR) data for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A large feature set was derived from each of these four modalities and a two-level fus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Logistic regression (LR) as ‘feature-level fusion’ and the neural-network (NN) method for higher level fusion. For comparison,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as also applied. NN and SVM were applied 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he feature sets.  相似文献   
9.
极化干涉SAR因其有对植被散射体的空间分布和高度分布的敏感性,同时具有对植被散射体的形状和方向的敏感性,近年来成为反演树高的研究热门。目前,反演树高常用的算法包括相位与幅度联合反演法、六维非线性迭代法以及三阶段算法。本文通过德国空间局(DLR)提供的boi SAR2008P波段的数据,分别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树高反演实验,结果表明:三阶段算法和六维非线性迭代法反演结果明显优于相位与幅度联合反演法;六维非线性迭代法结果优于三阶段算法,但计算量巨大且依赖于初始值。  相似文献   
10.
龙江平  丁晓利  汪长城 《测绘学报》2015,44(12):1331-1339
干涉相干性包含了极化SAR干涉测量(PolInSAR)中的极化和干涉信息,滑动窗口大小和滤波方法是准确估计干涉相干性的前提。本文以精致极化Lee滤波为基础,根据边缘检测和邻域相干性高低区分同质区域和异质区域,建立了自适应精致极化Lee滤波方法并估计相干性矩阵和干涉相干性。自适应精致极化Lee滤波能够根据边缘检测信息和邻域相干性高低程度调整滑动窗口大小并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抑制斑点噪声的能力,而且保持了图像的边缘信息,有利于提高干涉相干性的估计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抑制了斑点噪声,较好地保持了SAR图像的边缘信息,有利于提高植被参数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