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地球首子午线在不同时期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对地球首子午线的严格定义,澄清了地球首子午线即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这一模糊认识。同时,结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需要,分析了目前IAU推荐的月球首子午线定义和Bryce Walden等人提出的月球首子午线定义的优缺点。最后,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坐标系的选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跨带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用图中,常涉及到跨投影带的地图拼接问题,一般使用邻带转换法实现跨带区域的地图显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面积和角度变形相对较大的不足.本文采用自定义中央经线的投影转带方法,经过高斯投影变换,较好地解决了县域范围的跨带拼接显示并有效控制了相关变形.  相似文献   
3.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的变幅和初相持续时间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3)主相期间H分量迅速减小 ,并随纬度降低最大变幅明显增加 ;(4)恢复相H分量呈两阶段上升趋势 ,前一阶段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上升速度明显减小 .最后对这些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与空间电流体系的密切关系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济源市独立坐标系的建立过程,阐述了济源市独立坐标系椭球参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了独立坐标与国家坐标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 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 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 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 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 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6.
开展大比例尺测图时,当测区距离国家统一3°带中央子午线较远或测区高程较大时,国家统一3°带坐标系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要建立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 cmk/m 的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国家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本文研究几种常用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国家统一3°带坐标系相互转换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太阳中天观测及二至点测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天文学进展》2005,23(1):70-79
研究了元代《授时历议))所保存的天象观测和推步资料,得出:(1)在AD1277—1280年问所作的98次太阳中天观测的时刻及地平高度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分别为2.64min和6.78′.(2)6部古历——《大衍历》、《宣明历》、《纪元历》、《统天历》、《重修大明历》和《授时历》推步BC522年前的3个冬至时刻的误差范围为0.97—3.51d;而AD435—1280年间的45个冬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则分别为9.35、10.42、5.54、2.97、5.68、3.36h.(3)古代确定的AD442—1280年间的16个二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为199.59min,其中元代的误差为27.89min.  相似文献   
9.
10.
吴德华  杨冰  傅伟军 《测绘通报》2014,(10):121-124
人体经络是一个与城市公交系统特点相似的空间系统,可以借鉴城市公交地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实现对人体经络信息的高效管理。针对人体经络信息化建设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不足,提出应用WebGIS开发方式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辅助决策能力。系统选用先进的MapGIS IGServer作为开发平台,按专题分层组织空间数据,以数据中心为内核,采用面向服务的4层体系架构,运用Flex和搭建式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对经络信息的查询定位、反射区分析、三维浏览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克服了当前主流人体经络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能力弱的不足,而且实现了二三维人体经络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构建人体经络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