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粤中从化地区发育一套白垩纪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为~145 Ma,属佛冈岩基的一部分.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71.9%~77.72%(平均74.89%),Al2O3含量为12.17%~14.42%(平均13.24%),A/CNK为1.31~1.49(平均1.4),ALK全碱指数7.92~9.15(平均8.5),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它们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28.8~393.8)×10-6,Eu具负异常,δEu值为0.1~0.4,LREE/HREEE值为2.2~13.3;具有富集Rb、U、La、Nd、Sm和Lu,强列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可能是在高温条件下幔源物质诱导下地壳部分熔融后引发古老地壳杂砂-泥质源岩部分熔融而形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化地区白垩纪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佛冈岩体是南岭地区最大的复式岩基,主体岩性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近期在佛冈岩体北缘新发现了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对佛冈花岗岩岩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结晶年龄分别为160.5±2.9Ma、161.9±2.6Ma和164.5±2.4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富铝的特征(K2O/Na2O=1.48~2.17,A/CNK=1.05~1.27),属钙碱性过铝质钾玄质花岗岩;富集Rb、Th、U、K、Pb、Nd、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Ta、La、Ce、Sr、P和Ti等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7~0.41)。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冈岩体主体由上地壳砂-泥质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是陆壳改造型(即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广东佛冈岩体中的花岗闪长质包体钕同位素TDM为2.36×109 a,萝岗岩体及其中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为2.38×109、2.32×109 a,与华夏古陆基底相似,说明上述二包体源于古老基底,萝岗岩体则是古老基底熔融的产物;而佛冈岩体中花岗闪长质包体寄主岩的TDM较前二者低0.3×109 a,说明寄主岩的成岩物质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分别为0.87×109、0.85×109 a,εNdt分别为-2.8和-3.3,低于闽台钕同位素省及邻近的香港地区;其英云闪长质包体具有岩浆结晶的特点.因此,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极可能是古老地壳与相对较多的幔源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佛冈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源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佛冈复式岩体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和北东向恩平-新丰断裂联合控制就位;晚侏罗世晚期的碱性杂岩来源于地幔,但上升侵闰过程中同化了较大部分包括古老基底在内的围岩。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佛冈岩体的花岗岩类应是“Ⅰ”型花岗岩,但具有较高的碱含量。佛冈岩体各时代(T3、J1、J2、J3、K)花岗岩类及碱性杂岩各呈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说明粤中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的岩浆作用具有幕  相似文献   
5.
佛冈县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异常年环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7-2010年佛冈县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资料,运用小波分析、M—K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佛冈县54年来高温日数的月、季、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同期7、8月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佛冈县54年来年高温日数平均为13.3d,主要集中在7、8月。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大值为2003年的33d,最小值为1973年的1d。高温日数准20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较为稳定,但在2000年发生了突变。高温日数偏多年较偏少年多,500h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北偏强,南亚高压明显偏东偏强。  相似文献   
6.
广东佛冈岩体中的花岗闪长质包体钕同位素TDM为2.36×109a,萝岗岩体及其中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为2.38×109、2.32×109a,与华夏古陆基底相似,说明上述二包体源于古老基底,萝岗岩体则是古老基底熔融的产物;而佛冈岩体中花岗闪长质包体寄主岩的TDM较前二者低0.3×109a,说明寄主岩的成岩物质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分别为0.87×109、0.85×109a,εNdt分别为-2.8和-3.3,低于闽台钕同位素省及邻近的香港地区;其英云闪长质包体具有岩浆结晶的特点.因此,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极可能是古老地壳与相对较多的幔源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西部抱板地区原"抱板群"中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是中、晚元古代的侵入岩,它与抱板群均遭受了区域性构造变形事件.其中,锆石具典型的岩浆型锆石特点,其Pb-Pb法年龄为(1397±46)×106a,可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研究成果表明:距今1400×106a左右,海南岛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侵入抱板群的大量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深对粤西北地区加里东期岩浆岩演化的认识,对粤西北地区大桂山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研究显示:大桂山岩体位于广东佛冈复式岩体的北西缘,岩性为中粗粒含斑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年龄为(445.9±3.6) Ma,属晚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钾、高分异指数和低钙、低镁、贫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低,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La、Ce、Nd等的富集,亏损P、Sr、Ba、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i为0.025 3~0.100 2,εNd(t)值较高,为-3.15~-5.26,TDM2值较低。以上特征表明大桂山岩体为高分异或低熔融程度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区为成熟度较低的地壳物质或者是一定比例壳幔物质的混合,因造山带垮塌、软流圈上涌引起地壳伸展,由于地幔上隆,幔源基性岩浆岩和钾玄质岩浆岩上侵或底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佛冈花岗杂岩体是南岭地区最大的晚中生代岩基,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是佛冈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中最基性的端员。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和周围佛冈黑云母花岗岩、含角闪石花岗闪长岩同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本文系统地总结并对比了多种角闪石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针对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提出了改进的角闪石Al_Ti温压曲线格子,并将其运用到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的结晶条件估算中。估算结果显示,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82 0±2 0℃,压力为70~130MPa,XH2 O为0 .7±0 .1,其结晶条件代表岩体侵位时的物理环境。花岗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约为82 0℃,压力约为2 6 0MPa ,是在较深的岩浆房中结晶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