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地秸秆覆盖蓄水保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安 《中国沙漠》1995,15(3):261-265
本文研究了山东禹城沙地秸秆覆盖土壤蓄水保墒的节水途径和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的沙地有效水分提高5-8%,并以麦秸覆盖350kg/亩蓄水保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所谓“黑土地”,是指困腐殖质积累高而土色深暗发黑的黑土、黑钙土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高达5~15,是华北平原上褐土的3~6倍,太湖平原水稻土的2~3倍.且具有土层疏松、通气透水、保墒性好等特点一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产量提高,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土著部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4.
乌盟后山地区春播时期一般空气干燥、气温升高、风沙较大、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各种作物的播种、出苗和苗期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以造成农牧业生产歉收。所以春播时期的抗旱保墒工作特别重要,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种植中,对坡耕地平整,深耕土地,合理运用中耕、耙耱、镇压技术,合理施肥,再选用抗旱品种及适时早播,可达到保墒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深松 45cm、30 cm处理打破犁底层 ,1 996~ 1 998年连续进行 2个年度的冬小麦保墒、增产效应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深松处理后可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 0~ 1 0 0 cm的作物耗水量 ,促进根系对 1 0 0~ 2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利用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耗水比 .土壤深松处理能明显增加 0~ 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和含水量 ,降低 0~ 5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 .有利于冬小麦根系、茎、叶的生长发育和总生物量的累积 .土壤深松 45cm处理 2年平均冬小麦增产 7.0 % ,土壤深松 30 cm处理第一年增产 7.7%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的适宜深松深度为 30 cm.  相似文献   
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 ,产量提高 ,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栽培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8.
棉花从出苗至开始现蕾这段时间称之为苗期。我州地膜棉花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未覆膜棉花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苗期一般为50d左右。在这段时间内棉花主要是扎根、长茎、长叶,以营养生长为主,是棉花生长发育、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应力争苗全、苗壮、早发。为了达到棉花优质高产,苗期田间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晚播地膜冬麦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晚播膜下条播冬麦各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 ,并分析了晚播地膜冬麦高产节水的农业气候原因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复播棉花相配套的晚播地膜冬麦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田间覆盖保墒技术措施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的田间覆盖技术措施应用及理论研究现状。目前,研究土壤水热运移模型大致可分为等温模型和非等温模型两大类。分析和论述了两类模型代表模式及其特点;详细论述了地面覆盖对土壤表面水、汽、热状况的影响,以及不同覆盖材料,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运移的影响;简述了二维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计算。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