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干旱、夏高温、秋阴雨是对临汾丘陵旱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危害最大的3种灾害性天气。根据十多年的制种实践,提出了从抓改革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提水保墒,确保按期播种,培育壮苗,提高制种田的抗灾能力,以求这一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平稳、健壮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修改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分析了豫西山区不同海拔与河北省承德地区,全国闻名的良种繁育基地玉米制种的农业气候相似性.确定了与承德地区相似的玉米制种海拔界限为334-1215m.其中海拔500m以上农业气候条件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卫辉市的光、温、水资源对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乳熟 ̄腊熟期的气候资源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农业生产基础较差,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系稻制种气候风险的数学定义,根据江西省125万地形数据和各气象台站40a气候资料及气候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稻制种基地的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找出了最佳制种地理区域和不同品种最小气候风险下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5.
NCEP/NCAR再分析温度资料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NCEP/NCAR再分析温度网格资料在农业气象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北京、南京、广州、昆明、郑州和三亚6个气象台站的实测地面气象资料为依据,证明了NCEP/NCAR再分析温度网格资料的可靠性。进一步用Cressman插值、双线性二次插值、抛物线二次插值以及先抛物线插值后线性插值等4种插值方法,用NCEP/NCAR再分析温度网格资料对上述6站的地面日平均气温进行了插值计算,并对不同插值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站点纬度较高时(30°N以北),应用双线性二次内插法插值效果较好,精度略低;站点纬度较低时(30°N以南),应用Cressman插值法插值效果好,精度也高。这可能是较高纬度缺测资料较多造成的。利用NCEP/NCAR再分析网格温度插值资料分析两系法杂交水稻在泰国的制种气候适应性证明该资料在农业气象研究中是可以应用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制种玉米的气候适宜性特征,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做出了客观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绿洲农业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的精华,面临自然要素稀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限制。基于制种玉米种植农户数据,在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依据测算结果对冗余投入要素进行改进模拟,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制种玉米生产效率均值为0.863 3,且小规模农地效率值最高,大规模农地效率值最低。针对冗余投入要素的改进模拟后,提出了主要针对贡献率高的生产要素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宇  周斌 《贵州气象》2008,32(3):22-23
通过对农田与气象站同步观测气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对永州市历史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了农田小气候气象因子变化和调节规律,总结出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转换和抽穗扬花“两个安全期”最佳安排时段,为回避或减少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气象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尊远  王瑞芳 《气象》1992,18(11):51-51
徐州市是全国重点蔬菜基地之一,每年有5万kg左右的大白菜制种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大白菜制种的产量,改变目前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我们在1991—1992年进行实地试验研究,探索大白菜制种的气象条件,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