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平凉地区对流风暴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97年和1998年6-8月间在甘肃平凉地区的3站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与当天早晨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不稳定度、余额不稳定度5℃处的环境温度、温度层结中(中层)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的重要因子,对流风暴的地闪活动可通过这些因子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
3.
对位于甘肃省平凉县大寨村的平凉剖面(0–142 cm)进行年代测试、孢粉及植硅体分析。从孢粉角度反映8.50 Ka BP气候经历了冷干—凉干—偏凉偏湿—凉干—偏凉偏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从植硅体的角度经历了凉湿—暖湿—暖湿(具有变冷的趋势)—凉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选取含量较高且具有典型环境指示意义的四种科属孢粉(云杉属、松属、禾本科、蒿属)与四种类型植硅体(扇型、长方型、棒型、尖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孢粉记录的气候与植硅体记录的气候特征总体趋势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孢粉含量较为丰富的气候带与植硅体气候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反映的气候类型较为准确;当孢粉带中其他花粉含量很少,仅含有较多传播能力强、不具代表性的花粉(如松属)时,孢粉指示的气候环境准确性较低。而植硅体样品在整个黄土剖面中含量都较高,反应的气候特征较为准确,因而在孢粉含量较少的黄土高原,相较于孢粉而言,植硅体是较为有效的古气候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50年平凉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杨小利  尹东 《气象》2001,27(5):16-18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80年代前后平凉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鹏里  赵荣 《干旱气象》2000,18(1):33-35
引 言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属暖温带内半干旱半湿润的黄土高原沟壑区 ,年平均降水量为 479~ 6 38mm ,农作物主要生长期( 4~ 1 0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92 % ,年蒸发量为 1 30 0~ 1 5 0 0mm ,年平均温度为 7.1~ 1 0 .0℃。该区雨季相对集中 ,水热同季 ,光照充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糜、谷、洋芋、油料和其它多种经济作物。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尤其是不同季节的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 ,了解和研究干旱发生、发展、变化特点 ,无疑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1 干旱的基本特点及服务指标1 …  相似文献   
6.
选取甘肃省测震台网测定的甘肃平凉地区塌陷地震、甘东南地区天然地震各50个,同地区的30个地震事件为待测事件。采用近年来计算机领域里较先进的图像识别方法——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两种地震事件类型,设定波形通道总数的80%为地震事件分类阈值,超过分类阈值的设定为“0”或“1”,即可判定该待测事件为对应的事件类型。将地震事件作为原始图像,提取图像中最具代表性特征点;接着提取图像特征进入池化层,池化层会对该图像特征点进行归类压缩,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图像特征,最后输出识别图像。结果表明:塌陷地震最终分类准确识别率为86.7%,天然地震准确识别率为93.3%,总识别率为90%,为今后平凉地区塌陷地震事件类别识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